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心斋约言

心斋约言

一卷。明王艮(1483-1541)撰。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生于从事盐业生产的灶户家庭,七岁受书乡塾。后因家境贫寒,随父经商。但他自学《孝经》、《论语》、《大学》,逢人质义,学无师承。不拘泥于儒家经典的文义,主张以个人的思想去解释经典,并用经典来印证自己的思想。正德十五年(1520),拜王守仁为师。曾北行讲学,多年游于江、淮间。晚年居家讲学,从学者甚多。他既承继王学传统,又吸收四方之学,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成为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心斋王先生全集》等。此书的宗旨是阐发“良知”。他在书中力倡“百姓日用之道”,认为“百姓日用”是“道”的中心内容,也是检验“道”的标准。“圣人之道”也是以“百姓日用”为旨归,凡有异者,皆为异端。只有合乎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思想学说,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同时,“道”也包括人的物质生活要求。他在书中还提出“安身立本”论,认为安身以安家而家齐,安身以安国而国立,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所谓“安身”,就是要满足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也要尊身、爱身和保身,避免辱身、害身和失身。身和道皆是天地间的“至尊者”,道尊则身尊,身尊则道尊。安身为立天下之大本,通过格物“知本”。书中的思想,既不同于前人,也不同于王守仁,自成一家,提出了背离正宗儒学的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明史·艺文志》记有《心斋语录》二卷。此书名《心斋约言》,又仅一卷,是为其节本。有《学海类编》本。

猜你喜欢

  • 释草小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氏生平见“果蠃转语记”。是书专释草名,全书十四篇文章。每释一种草本植物,必据《尔雅》、《说文》、《本草纲目》、《群芳谱》等书,考辨异名,分析异同,探究源流,论定是非。所言尚颇取证于

  • 天镜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隋书·经籍志》有《天镜》二卷,已佚。天镜是指见天象以验吉凶,所以《天镜》也属占验之书。《抱朴子·杂应篇》有论日月镜与四规镜。此二镜为不同种类的天

  • 粤东金石略

    十一卷。清翁方纲编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翁方纲曾视学广东达八年之久,搜访全省金石文字约五百余种,经编辑考释,撰成此书。以康熙、乾隆翰墨为卷首,第一、二、三卷为广州府金石,第四、五、六卷为韶

  • 杭州艺文志

    十卷。清吴庆坻撰。吴庆坻(约1839-1899),钱塘人,生平不详。该志出自《光绪杭州府志》,光绪五年(1819)知府龚嘉俊主持修撰,吴庆坻编纂,历十二年成稿,未曾刊刻,即告流失散佚。后杨复从杭州抱经

  • 敦煌出土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戎本

    残存一卷。六朝佚名译。鸠摩罗什来华后,始出十诵比丘五戒本一卷。自此后戒本复多,凡有五种。自唐代以后,罗什比丘尼戒本失传,且大藏也未收入。日本大正十三年西本愿寺将敦煌写经三十卷,赠给了大谷大学图书馆。从

  • 四书异同商

    不分卷。清黄鹤撰。鹤字汉皋,湖南新化人。是书搜罗甚博,上自汉唐注疏,下至学海堂经解。此外经史子集,奥义新解,采获略备。其例有四:合经旨者,列于首条,次为存异,又次为存疑,再次为驳正。间出己见,别为按语

  • 仪真县志

    二十二卷。清陆师纂修。陆师,字麟度,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康熙四十年进士,授知河南新安县,五十六年补知仪征县,后迁至广西道御使,六十一年卒。著有《巢云书屋》、《采碧山堂》、《玉屏山樵》等集。陆氏

  • 孝经问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事迹详见《仲氏易》条。该书是驳诘朱熹《孝经刊误》与吴澄《孝经定本》二书的。其体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共十条,一曰《孝经》非伪书,二曰今文古文无二本,三曰

  • 文献大成

    见《永乐大典》。

  •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

    三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清孙星衍撰。孙星衍,详见《孙氏祠堂书目》。该书是由洪颐煊协助整理的孙氏题跋汇编,叙述古籍版本情况。卷一收录宋版及元版书;卷二收录明版书;卷三收录旧影写本、影写本、外藩本。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