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诚堂集
二卷。清吴琠(?-1705)撰。吴琠,字伯吴,号铜川,沁州(今山西沁源)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著有《思诚堂集》。是集凡二卷。所收诗仅五十三首,其余均为奏疏、杂文及督抚楚中时的牌示。旧无刊本。乾隆十年(1745)由其同乡赵熟典刻成此集。吴琠为官数时年,颇有政声,而诗文却非所留意。故诗文均平平,无甚特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二卷。清吴琠(?-1705)撰。吴琠,字伯吴,号铜川,沁州(今山西沁源)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著有《思诚堂集》。是集凡二卷。所收诗仅五十三首,其余均为奏疏、杂文及督抚楚中时的牌示。旧无刊本。乾隆十年(1745)由其同乡赵熟典刻成此集。吴琠为官数时年,颇有政声,而诗文却非所留意。故诗文均平平,无甚特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四卷续一卷。美国林乐知(1836-1907)撰。林乐知,美国监理会教士。1860年来华传教,后转于中国政府机关任翻译及教习职,凡十八年,为上海江南制造局和海关译书三百九十余部。1879年在苏州创办博习
一卷。明曹溶撰。曹溶(1613-1685),字洁躬,又字秋岳,号倦圃,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御史,对宋元人文集有浓厚兴趣。是编又称《静惕堂宋元集书目》,即曹氏所藏各代诗文
四卷。宋辛弃疾(1140-1207)撰。弃疾生平详见《美芹十论》辞目。本书有四卷本和十二卷本两个系统。四卷本题为《稼轩词》,分甲乙丙丁四集。十二卷本题为《稼轩长短句》,在元大德三年(1299)广信书院
七卷。明江瓘(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江瓘,字民莹,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间曾补诸生。因病弃举业。著有《名医类案》。是集凡诗五卷,文二卷。汪道昆为其作传,称“其少补诸生,以病谢举子业,专事吟咏
八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此书前有昆明郭斗序,序中称“汝芳以家居富美堂及云南五华书院所集讲义二卷,合而刻之,一题曰《五华会语》,一题曰《双玉会语》。其门人杜应奎又附以所记罗汝芳《论学编》
一卷。晋谷俭(生卒年不详,约东晋元帝初年前后在世)撰。谷俭,字士风,湘州桂阳(湖南郴州)人。元帝初,经刺史甘卓举为秀才,策试高第,授中郎。谷俭少有志行,寒苦自立,博涉经史。终身不仕,卒于家。阮孝绪《七
十卷。南宋朱弁(?-1144)撰。朱弁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族叔祖。朱弁在太学时,即以诗文见重于晁说之。建炎元年(1127)奉诏使金,为金拘留,金人迫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
清黄燮清(1805-1864)撰。黄燮清,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曾任县令等职。黄燮清才思富赡,能诗、工词、长于戏曲。著作有《倚晴楼诗集》、
见《伤寒类证活人总括》。
①三卷,明林东海、李河图修,俞贡撰。林东海,福建莆田人,进士,官黄陂知县。李河图,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恩生,继林东海任。俞贡,浙江建德人,岁贡,官黄陂训导。县志明以前无可考,嘉靖中叶,县令林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