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惠州府志

惠州府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吕应奎修,黄挺华纂。吕应奎,盖平(今辽宁盖县)人,荫生,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惠州知府。宋黄以宁纂惠阳志,元姜文龙修之,然其时惠所属仅归善、博罗、海源、海丰四县,而龙川、长乐、兴宁尚属循州,后至万历间三度复修,诸书皆失传。康熙年间修《一统志》,令各直省郡邑上缴方志,时广东巡抚李士正檄各府志呈缮本志书,惠州知府吕应奎,遵奉宪檄,令各所属县缮备县志,并各选派一人,诣府编辑,聘黄挺华纂校。数月,草创脱稿,遂成书。《惠州府总》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全书共二十卷首一卷,分为:舆图、沿革、山川、都里、郡事、建置、学校、秩官、选举、赋役、兵防、祀典、名宦、寓贤、人物、列女、仙释、词翰、杂志、土产。此编所据之本,为崇祯十五年(1642)梁招孟所修。删汰繁芜,义例分明,尚称简要。惠阳为粤左臂,西北负山,东南襟海,其中千峰竟秀,万脉朝宗,山川卷特为详备。土产自立一卷,较他老突出。

猜你喜欢

  • 汉书札记

    七卷。清李慈铭(1829-1894)撰。李慈铭字伯,号尊客,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五年(1879)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年(1894)卒,六十六岁。他博涉群书,而对诸史尤其擅长。他于所

  • 诗叶考

    八卷。清陈天道(生卒年不详)撰。天道字锡我,清河(今江苏清江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天道据朱熹反切之说、《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叶韵之说及《佩文韵府》,参考司马温公《指掌图》,再用《康熙字典》校正,作《诗叶

  • 击壤集

    二十卷。宋邵雍(1011-1077)撰。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后迁居共城(今河北辉县)。一生未仕,以操行学识为世人敬慕。三十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百源上,人称“百源先生”

  • 甘薯录

    一卷。清陆耀(?-1794)撰。陆耀,字朗夫,一字青来,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中举人,做过多年地方官,官至湖南巡抚。作者编撰《甘薯录》旨在倡导、推广甘薯的种植,较为详细地论述了

  • 佳言玉屑

    一卷。清魏裔介(详见《多识集》)编。此书体例与《多识集》、《雅说集》相同,也是魏裔介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收录了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中十六条、安得《长者言》四十二条、严栖《幽事》中二十九条、徐太室《归有

  • 鄱阳五家集

    十五卷。清史简(生卒年不详)编。史简字文令,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此集为地方诗集。共十五卷。所录皆为其乡人之诗。自宋末至明初,共五家。有李廷瑞《芳洲集》三卷;吴存《乐庵遗稿》二卷;徐瑞《松巢漫稿》三

  • 培垒居杂录

    四卷。明郑端允(生卒年不详)编。郑端允,字思孟,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郑晓之曾孙也。此书杂采各书劝戒之言,甚至连《太上感应篇》也为所不遗。其意虽主训诲,而其言却不尽出于儒家,盖为杂家之流也。

  • 茶山集

    八卷。宋曾几(1084-1166)撰。曾几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县(今江西赣县)人。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吏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提国子正,除校书郎。高宗时,历官江西、浙西提刑。忤秦桧罢职,寓居上饶茶

  • 玺印姓氏征

    二卷。附姓检一卷。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姓氏书,前人有很多著作。由于近代考古的深入发展,发现了不少周秦两汉的古玺印,而其中所载姓氏,有很多是以前姓氏书中所没有的。在罗氏之前,吴大澂曾著

  • 印正稿

    六卷。明张信民(生卒年和事迹不详)撰。张信民为渑池(今属河南)人。为孟化鲤的门人。传授王守仁的“良知”之学,从学者颇众。其门人冯奋庸等录其平日问答议论编为此书。清雍正四年(1726),渑池县知县王箴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