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救文格论

救文格论

一卷、杂录一卷。清初顾炎武(详见《日知录》)撰。是书摘选《日知录》,载自吴方震《说铃》中。潘来作《日知录》序,题其成于康熙乙亥(1695),徐倬作《说铃》序,乃称之成于康熙乙酉(1705),《日知录》成书十年后方有《说铃》。毛先舒撰著《噀书》,曾参考《救文格论》、《日知录》。可见,当时却有此书流传于世,后来才编入《日知录》中。并非时人割删,另立书名,内容多为论史之文。现有道光五年(1825)聚秀堂《说铃》本,1879年上海淞隐阁《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排印本,1885年《亭林遗书补遗》本,清宣统至民国年间上海国学扶轮社辑《古今说部丛书》排印本。

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2)著。顾炎武原名继绅,更名绛,字忠靖。弘光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圭年等,世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与“复社”及反清活动。工诗文,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地理、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皆有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此书顾炎武在广泛涉猎历代典籍基础上,为澄清和解决一些有关的历史事实和问题而作。共收录文章十余篇,包括《论史家之误》、《古人不以甲子名岁》、《史重书日例》、《史家追纪月日之法》、《史家月日不必顺序》、《以干支为年号》、《年号地名必全书》、《古人必以日月系年》、《论史家书郡县同名之例》、《史书之一年两号》、《日分十二时之始》等。顾炎武对学习和研究历史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要素(如时间、年号、纪年法、表志、地理、职方等)进行了详细而又精练的论述,并对有关的一些历史问题(如史家变乱年号之始,历史上为何有一人两地祀之现象)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其结论有其独到之处。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有清佚名辑《国朝名人著述丛书》(收录该书》之一,光绪五年(1879)上海淞隐阁铅印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倩影楼遗稿

    诗一卷。词一卷。清陆蒨(?-1853)撰。陆蒨,生卒年不详,字芝仙,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盐大使谢士俊之妻。后为谗言中伤,毁稿归返江苏老家,于咸丰三年(1853)殉难。此书有同治二年(1862)浙西程

  • 宝制堂集

    二卷。明刘节(约1520前后在世)撰。刘节,字介夫,号梅国,大庾(今江西大余县)人。生平详见《梅国集》。此集系刘节官副都御史时由其子刘鲁掇拾其杂稿而成。编前有林庭、吕楠、方豪所作之篇序,皆称此集题为《

  • 觚剩

    八卷。清钮琇(约公元1681年前后在世)撰。生卒年均不详。钮琇字玉樵,江苏吴江人。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拔贡生。官至陕西知府,颇多治绩。后为广东高明县令,卒于官邸。钮琇博雅,工于诗文,簿书之闲不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疏

    六卷。隋释智撰。释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玄义》条。《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疏》六卷,本为释智说,弟子灌顶随听随记整理成书。此疏是专为解释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经的,文前不立五重玄义,略展二章解释经题

  • 荆州驻防八旗志

    十七卷。清希元撰。希元,蒙古正黄旗人,袭一等继勇候,历官荆州左翼副都统,杭州荆州江宁吉林福州将军兼署闽浙总督。是书卷首载纂修衔名、满营军署左右都统府书院图等。卷一为宸翰,卷二、卷三为敕谕,卷四为建置,

  • 丁氏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

    一卷。清丁谦(1843-1919)撰。谦字益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同治举人。光绪年间选授象山县教谕。精于历代边疆地理及域外地理考证。著有《蓬莱轩舆地学丛书》,是书为丛书内一种。自序称:辽时北边部

  • 怀豳杂俎

    十二种,十六卷。清徐乃昌(见《鄦斋丛书》)编。所收多为诗文著作。如志锐《张家口至乌里雅苏台竹枝词》一卷,为作者待罪塞外所作,对了解那里的风俗、习惯,有参考价值。李保恂家藏碑帖书画甚富,精于赏鉴,丛书所

  • 书义群英

    二卷。明张泰编辑。张泰字叔亨,顺德(今属广东省)人,成化年间进士。自宋神宗以后,朝廷以经义取士,元代因袭这种制度,宋、元两代攻科举者,皆以经义为主。张泰所编之《书义群英》,即为编辑时人所作之《书》义,

  • 史佚书

    一卷。周尹佚(生卒年不详)撰。佚又作逸,周太史,故又称史佚。《通志·氏族略》云:“少昊之子封于尹域,因以为氏,子孙世为周卿士,食采于尹,故或谓尹佚。即少昊之裔也。”班固认为佚是成康之臣,贾逵认为是周文

  • 外国传

    五卷。宋代释昙景(生卒年不详)撰。昙景,亦作县勇,又称昙无竭。所作《外国传》一书,自述游西域事。昙无竭于宋永初元年招集沙门僧猛、昙朗等二十五人,发迹远行,经龟兹、达高昌,过葱岭度雪山,到达罽宾月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