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

一千卷。宋李昉(925-996)、扈蒙、徐铉、宋白等编。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五代后汉乾祐进士,历仕后汉、后周两朝。入宋,累官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有文集五十卷,已失传。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并主编《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上三书与《册府元龟》合称宋代“四大类书”,在保存古代文献方面颇有贡献。此书系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之后又命苏易简、王祐等参修,至雍熙四年(987)书成。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三十卷,迄于梁初。此书所录,则起于梁末,盖即以上续《文选》。其分类编辑,体例亦略相同,而门目更为繁碎。则后来文体日增,非旧目所能括。周必大《平园集》有此书跋,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今闽、蜀已刊。惟《文苑英华》士大夫间绝无而仅有。盖所集止唐文章,如南北朝间存一二,是时印本绝少,虽韩、柳、元、白之文尚未甚传。其他如陈子昂、张说、张九龄、李翱诸名士文籍,世尤罕见。故修书官于柳宗元、白居易、权得舆、李商隐、顾云、罗隐或全卷收入。当真宗时,姚铉铨择十一,号《唐文粹》。由简故精,所以盛行。清时唐文摹印漫多,不假英华而传,其不行于世则宜。盖六朝及唐代文集,南宋初存者尚多,故周必大之言如是。迄清四五百年,唐代诗集,已渐减于旧。文集则《宋志》所著录者殆十不存一。即如李商隐《樊南甲乙集》,久已散佚。至清所存,乃全自此书录出。又如《张说集》,虽有传本,而以此书所载互校,尚遗漏杂文六十一篇。则考唐文者,惟赖此书之存,实为著作之渊海。与南宋之初,其事迥异。书在当时,已多讹脱。故方崧卿作《韩集举正》,朱子作《韩文考异》,均无一字之引证。彭叔夏尝作《辨证》十卷,以纠其舛漏重复。然如刘孝威《绍古词》,一收于二百三卷,一收于二百五卷,而字句大同小异者,彭叔夏尚未及尽究。此本为明万历所刊,校正颇详,在活字版《太平御览》之上。而卷帙浩繁,仍多疏漏。故参核诸书,各为厘正。其无别本可证者,则姑仍其旧。本书保存了大量诗文,为以后《古诗纪》、《全唐诗》、《全唐文》等重要总集所取材。有明万历刻本。南宋彭叔夏考订书中的舛误重复,成《文苑英华辨证》十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广东翻刻《武英殿聚珍版书》本,附清劳格所撰《辨证拾遗》。1966年,中华书局刊用商务影缩旧版,附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十卷,《作者姓名索引》。

猜你喜欢

  • 方山文录

    二十二卷。明薛应旂(约1550前后在世)撰。薛应旂生平详见《四书人物考》(辞目)。是集凡二十二卷。乃应旂自行编定。应旂初宗姚江学派,又入河东学派,以良知为主。大体出入朱熹、陆九渊之间。集中论学瑕瑜互见

  • 选诗约注

    十二卷。明林兆珂(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林兆珂字孟鸣,福建莆田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刑部侍郎。著有《诗经多识编》。是编取《昭明文选》所录诸诗,重为编次,以时代先后为序。其训释文义,较旧注

  • 石溪史话

    八卷,清刘凤起撰。刘凤起,字兰村,睢宁(今江苏省睢宁县)人,雍正年间拔贡,其著作有《石溪史话》、《四书辨义》、《春秋辨义》、《诗草》、《诗余》。《石溪史话》一书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福王,全书所论共一百

  • 诗经注疏大全合纂

    三十四卷。明张溥撰。溥(1602-1641)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崇祯辛未(1631)进士。幼嗜学,年二十,即与同里张采同学齐名,号为“娄东二张”。他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

  • 笑拙墅稿

    一卷。明金建中(约1600年前后在世)撰。金建中,字仲立,山东海阳(今烟台)人。万历中国子监生。笑拙墅,是其别业名。是编前列诸人序记传赞。次为金建中之诗,多咏园中景物。后附其子金麟祥跋。有浙江汪汝瑮家

  • 韵府群玉

    二十卷。元阴时夫(生卒年不详)撰。其弟阴中夫注。此为旧刻本所题。但据黄虞稷《千倾堂书目》载:阴时夫名阴幼遇或作阴时遇,字时夫。奉新(今属江西浔阳)人。数世同居。登宋宝祐九经科,入元不仕。其兄中夫,名阴

  • 星源集庆

    六卷。清末宗人府奉旨撰。该书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道光皇帝位下谱牒。道光九子十女皆录入。实为《玉牒》之别本。现存光绪精写本。

  • 楚风补

    五十卷。清廖元度(生卒年不详)编。廖元度字在隐,长沙(今属湖南)人,诸生。通经史、工诗。历游名山大川,所至倾倒。吴三桂之乱,毁其家,孤居僧寺。晚筑“息机园”。辑《楚风补》、《雪蕉堂》、《息机园》等。此

  • 续困勉录

    六卷。清陆陇其撰。陇其详《古文尚书考》条。作者曾撰《困勉录》(已著录),分学、问、思、辨、行五类,此续录则专门诠解四书,有《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二卷,对时人评语多有采录。《

  • 畿辅安澜志

    五十六卷。清王履泰撰。王履泰,生平不详。《畿辅安澜志》武英殿刻本。此篇乃采古今地理诸书及史志方志等,辑而成之。其体仿水经注,但详次诸水,经引为纲,援引诸书注以为目。其所述,首为永定河,以下依次为桑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