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方舟易学

方舟易学

二卷。宋代李石(1108-1181)撰。李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他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宋史》没有他的传。据《系年要录》和《画继》等书记载,知李石于绍兴二十一年(1141)进士,二十九年六月被荐任太学博士,同年罢免。乾道三年(1167),再入为郎;后又分别在合州、黎州、眉州作过知州,都因为有人奏论而罢官。淳熙二年(1175)任成都转运判官,不久又被劾罢。淳熙八年冬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该书专论互体,每卦标有两个互卦之名,而用爻辞加以证明。考汉儒说《易》,多主象占,后孟喜、焦赣、京房流为灾变,郑玄又配以爻辰,都不免有所附会。到了王弼,扫涤旧文,并认为互体卦变都没有什么可取,于是弃象不论。那些纳甲五行,本非易义所重,是完全可以抛弃的。至于互卦及动爻之变,其说见于《系辞》,其法著于《左传》,历代诸儒相承有自,要一概加以排斥,则未免偏颇玄虚,所以李石专驳王弼之学。该书的上卷详言互体之义,下卷有“象统”、“明闰”两部分。“象统”只存一序,其说未完。“明闰”以六十四卦分月,辨明置闰之法。朱彝尊《经义考》认为“方舟集止存二卷”,昆山徐秉义家藏有《易互体例》,卷首不著撰人名氏,只题“门人刘伯熊编”,此本卷首有“竹垞”二字,小印,可能该书后来归了朱彝尊。考《书录解题》载李石《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而《永乐大典》所载《左氏君子例》、《诗如例》、《诗补遗》及此书皆题为“李石《方舟集》”,那么这四种书都应是《方舟集》中所载。徐氏只得其中两卷,所以卷端没有姓名。如今《方舟集》已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成帙,这四种书依其旧例,仍然并入集中。详见《方舟集》。此书现有上海馆藏清代吴氏绣谷亭抄本,书名《方舟先生易学》,二卷,题宋李石撰,刘伯熊编,有清曹元忠所写之《跋》。《四库总目》曾据入此存目。

猜你喜欢

  • 易解经传证

    五卷。清张步骞撰。张步骞字乘槎。益阳人。此书为象数派易学著作。作者认为朱熹《周易本义》等书“舍象说理,与易洁静精微之旨不合。玩来氏易,始悟易中错综、中爻与取象之说,又观焦循易林,始悟得旁通之说”。因此

  • 百尺梧桐阁集

    二十六卷。清汪懋麟(1640-1688)撰。汪懋麟,字季角,号蛟门,江苏江都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受徐乾学举荐,又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修《明史》。懋麟才思敏锐,撰述丰富。不久罢

  • 五经通义

    一卷。题缺名。据《隋志》载《五经通义》八卷,无撰人名氏。《唐志》有《五经通义》九卷,题刘向撰。后汉曹褒又有《通义》十二篇。尚未能确考。此本共十七条,文多不全,大概是由辑集而成,只是不注明出处,见于群书

  • 薛氏医案

    七十八卷。明薛己(1488-1558)撰。又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医学丛书。吴琯辑。薛己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其父薛铠,精通医理,尤以儿科见长,为当时名医。己幼承家学,医学造诣较深,

  • 复初集

    三十六卷。明方承训(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方承训,号鄈卹,安徽徽州(今歙县一带)人。生卒年不详。此集为承训自编。前有万历十一年(1583)自序,称家世役什一,不乐仕进。又称间以玉献,即被摈斥弗用。

  • 安骥集

    三卷。不著撰人。《宋史·艺文志》著录为李石撰。《陕西经籍志》认为李石为唐代人,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亦认为李石为唐代人。书前有伪齐刘豫时刊书序,由序中可知,旧有此书,伪齐刊刻。卷数不等,传世有五卷、两

  • 小学骈支

    八卷。清田宝臣撰。田宝臣(1792-1858)字少泉,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师事魏茂林。庠生。通训诂之学。《小学骈支》名“骈支”者,言《骈雅》之支也。是书乃补《骈雅》不逮之作。以《说文》为主,以《尔

  • 野菜谱

    一卷。明王磐(生卒年不详)撰。王磐,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约生活于明正德、嘉靖年间。因江、淮之间连年水、旱,饥民多采食野菜充饥,王磐热心饥民因误食有毒野菜而丧命,便多方调查访问,写成

  • 楞严经臆说

    四卷。明代释圆澄撰。圆澄生平事迹详见《云门语录》辞条。《楞严经臆说》一书,是对《楞严经》的注疏。《楞严经》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略称除《楞严经》外,还有《大佛顶首楞严经》

  • 富国真理

    二卷。英国嘉托玛(1842-1914)撰,英国山雅谷(生卒年不详)上海蔡尔康同译。嘉托玛,英国领事官。1861年为驻华领事馆翻译学生,1872年任驻广州领事馆翻译,1877年任驻上海领事,1889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