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廷燮撰。明洪武时期,辽海东宁按察分司,置而又废。至明中叶,诸道增创,首置守巡二道,系衔山东,成为布政司、按察司的分司。世宗嘉靖时期,明廷鉴于辽东局势紧张,在开原、宁前等地相继增置道,其守巡的名氏、
见《天玉经外传》。
五卷。清刘楗(1617-1679)撰。刘楗,字愚甫,号公愚,谥端敏,大诚(今河北大城)人。清顺治首科进士,历任台谏,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刑部尚书。在任内,每陈述倡仪、筹边剔弊、察吏、恤民诸大政,无不切
十七卷。清张进 修,屈大均纂。张进,宣府前卫(河北宣化)人,监生,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县。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能诗善画兰,著有《翁山诗外》、《文外》、《易
一卷。商辂撰。商辂(1414-1486),明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正统(1436-1449)中殿试第一,授修撰。郕王监国,入参机务。景泰朝官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英宋复辟后被黜为民。成化(1465
十二卷。清吴德信撰。吴德信字成友,九江人。此书以《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各自为篇,而以《彖传》、《象传》仍零散附着于经文之内。此书用的是宋人所传郑氏之本。其体例是将《本义》大写
见《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
五卷。清谢庭兰撰。庭兰字湘谷。是书取《诗·周颂》韵字、《易》韵字、《尚书》韵字、《四书》韵字,一一详为审核排比之。并别采毛西河、顾亭林、段玉裁、王引之诸家之说附之。是书标韵,关键在“合”与“隔合”。发
一卷。明陈于陛(生卒年不详)撰。陈于陛字元忠,南充(四川省南充市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以翰林院编修参预编纂世宗、穆宗两朝实录,累迁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于陛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
四十卷,首一卷。清蒋炯、梅体萱修,李道平、李延锡等纂。蒋炯,字蒋村,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廪生,官安陆知县。梅体萱,字小素,号欢庭,江西南城人,进士,继蒋炯知县事。李道平,字远山,安陆县人,进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