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无弦琴谱

无弦琴谱

二卷。元仇远(1247-?)撰。仇远字近仁(或作仁父),号山村民,一号华山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咸淳年间就有诗名,与白珽并称“仇白”。元初隐居于钱塘。后出为镇江路学正。大德八年(1304)任溧阳州儒学教授,以杭州路知事致仕。优游山水,多与方外之士踏访名山胜地。致和元年(1328)六月尚在世,卒年不详。仇远论诗,认为近体主于唐,古体主于汉魏六朝。张翥、张雨、莫维贤等人都出自其门。仇远所谓宋唐,其实是宋晚唐,诗风明显受到江湖派的影响。他是元代前期诗坛颇为活跃的人物,与周密、赵孟頫、吾衍、鲜于枢、方回、黄溍、马臻都有唱和之作。著有《金渊集》,但久已亡佚。清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六卷。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又据《永乐大典》残帙补辑出诗十二首。另有《山村遗集》一卷,为清人项梦昶所辑。其词集《无弦琴谱》二卷,清人朱祖谋曾将其编入《彊村丛书》。《全宋词》辑入仇远的词一百二十首。《元诗选》二集选入仇远诗一百零六首,题为《山村遗稿》。还著有笔记《稗史》一卷,被收入《说郛》及《武林往哲遗著》。此编为朱孝藏据《遂雅堂》抄本所刊者。首卷六十一首,末卷五十九首,共一百二十首。仇远词有含蓄处,有奔放处。含蓄而能深远,奔放而不粗犷。由于他虽为元人,而家在钱塘,所交皆知名之士,又与宋末遗民相切磋,故其词颇有古风。元词之不尽衰者,乃仇远、张翥之功。而翥学出于仇远,故所系甚重。清梁溪孙尔准,尝从《永乐大典》辑出此书,刊于道光九年(1829),自不若此本之善,然孙本亦有其佳处。如《合欢带》无题,孙本有效柳体三字。孙本又附录《蜕岩贞居和词》,补词一首。更以《绝妙好词》、《词综》诸书,校其异文,亦非草率从事者,自可用以参校,疑朱氏校刊此书时,尚未见孙本。有丁丙辑《西泠词萃》本,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朱祖谋《彊村丛书》本。唐圭璋《全宋词》用朱本,并据光绪刊本校补朱本。又据《乐府补题》补一首。

猜你喜欢

  • 诸葛子

    一卷。三国时吴诸葛恪(203-253)撰。恪字元逊,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曾官至太子太傅。《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载:“梁有《诸葛子》五卷,诸葛恪撰”。新、旧《唐书》均未著录该书,说明此书佚失已

  • 萧亭诗选

    六卷。清张实居(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张实居,字宾公,号萧亭,邹平(山东济南)人,生卒年不详。平生未入仕途,入清后隐居乡里,弹琴咏歌以自娱。张实居善诗,著有《萧亭诗选》。其所作古今诗超千首。乐府古

  • 松菊堂集

    二十四卷。明孙鏊(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孙鏊,字端峰,浙江余姚(今宁波)人。江西巡抚孙燧之孙。工部尚书孙升之子。官上林苑丞。是集凡二十四卷。其中诗二十卷,杂文四卷。其诗句清隽,不入前后七子之派。文

  • 重修和顺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黄玉衡修,贾纂。黄玉衡字南亭,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宜兴县知县,三十一年(1766)调任和顺任知县。在任期刑清政简,训士惠农,颇得绅民称赞。贾字吉人,平州

  • 农圃六书

    四卷。明周之玙(生卒年不详)撰。周之玙,字玉凫,茂苑(今江苏苏州市)人。早在周之玙之前就已经出现《陶朱公致富奇书》,周之玙对该书略作改动,重做一番编排题名为《农圃六书》。《农圃六书》分为树艺、畜牧、占

  • 山居小玩

    十种,十四卷。明,毛晋(详见《毛诗陆疏广要》)编。该书所收均为艺术谱录类著作:明戈汕《蝶几谱》一卷、明袁宏道《瓶史》二卷、明王思任《弈律》一卷、宋王贵学《王氏兰谱》一卷、明屠本畯《茗笈》二卷附《品藻》

  • 钦定授衣广训

    二卷。清董诰等人编定。大学士董诰等人,奉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之命于嘉庆十三年(1808)编成《授衣广训》一书。主要内容是方承观的《棉花图》,其它还有康熙皇帝的《木棉赋》,乾隆、嘉庆皇帝的题诗等。此书有

  • 明季续闻

    见《航澥遗闻》。

  • 胶澳志

    十二卷,末一卷。民国赵琪修,袁荣穸纂。赵琪,掖县人,民国十四年(1925)任胶澳县长。按胶澳本属胶州即墨之一部分。自中外通商以来,因其地理重要,疆域分析,刚三十年。德国人租之于先,日本人占之于后,乃与

  • 伤寒明理药方论

    见《伤寒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