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时病论

时病论

八卷。清雷丰(1833-1888)撰。雷丰字少逸,衢州(今属浙江)人。其父雷逸仙学医于名医程芝田。曾集古人医书为《医博》四十卷,又自著《医约》四卷。雷氏承家学,勤奋博学,刻苦研究医学,长于温病、时症。著有《雷氏慎修堂医书三种》等书。雷氏认为古来论时病的医书很少,而一年之中,又杂病少、时病多,若不精研时病,临证未免茫然无据。主张“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知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何时而变,决何时而解,随时斟酌。”故撰此书。约十万字。全书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滞;夏伤于暑,秋必阂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纲领,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分述时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立法、证候等特点,并备有常用成方。卷一首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阐发伏气致温的见解;卷二论“春伤于风”,分述伤风、冒风、中风、风寒、风热、风湿、寒疫七种时病。认为“此七者皆春令所伤之新邪”,不同于伏气为病;卷三至卷八分别论述夏季伏气之病十六种,新感之病十三种;秋季伏气之病十八种,新感之病七种;冬季伏气之病二种,新感之病四种。全书论病总计七十二种,拟“诸法”六十余则,列方一〇六首,选医案八十七例。所列“诸法”之后,详加注释,以使读者既通医理,又明方剂之性,灵活变通。此书论述颇有见地,理论联系实际,既有临床经验,且又理、法、方、药俱全,其治法和成方多有实效,切于实用,故其流传甚广,备受后世医家崇信,是常用的临床参考书,有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有光绪十年(1884)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海著易堂养鹤山房刻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融经馆丛书

    十一种,一百零一卷。清徐友兰编。徐友兰字叔倍,生平事迹不详。曾在农部做官。丛书所收如明凌迪知《左传腴词》八卷、《太史华句》八卷、《两汉隽言》十六卷、《文选锦字录》二十一卷等都是抄录锦言粹语的著作,而且

  • 华阳洞稿

    二十二卷。明张祥鸢(1522-1586)撰。张祥鸢,字道卿,别号虚斋,江苏金坛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云南府知府。著有《华阳洞稿》。是编凡二十二卷。文十三卷,诗九卷。前有万历十七年(158

  • 诗经字考

    二卷。清代吴东发(1747-1803)撰。吴东发字侃叔,号耕庐,又号芸父,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诸生。东发潜心经术,深于《尚书》,亦工书画,尤好金石文字。尝从钱大昕游,书室名“遵道堂”。诗文奇古,

  • 辨忠篇

    二卷。美国林乐知撰。中国蔡尔康笔述。此书分上下二篇,上篇主要论述忠有伪忠和真忠之分别,谓西人之论忠,不在于顺君,而在于爱国,要想做到忠,随时随事必自尽其爱国之真心,否则即是伪忠。伪忠之弊有三,首先是虚

  • 书经大义

    一卷。清杨寿昌撰。杨寿昌字果庵,广东归善(今广东省惠阳县)人,光绪年间举人。此书根据董仲舒之说,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谓政即民政。此书即论所谓民政,共分为四篇:第一篇,民政之原理;第二篇,

  • 秦代初平南越考

    无卷数。法国鄂庐梭(L,Aurouseaw)撰。此书对古南越之地域、秦征南越及以后的情况进行了考证,考证详明,有补前人研究之不足。古南越之地,东起东殴。(今属浙江),西抵交趾(今属越南),赵佗立国统称

  • 孙子汇征

    四卷。清郑瑞(详见《政学录》)撰。此书书名郑氏自序题曰《孙子汇征》,然其书每卷皆标曰《孙武子集解广义》,未知孰是。考历代史志及诸家书目,为《孙子》十三篇作注者不乏其人,然其书多不传。所传世者也多散入别

  • 白沙遗言纂要

    十卷。明张诩(1455-1514)编。诩字廷实,南海(今广东省佛山市)人。成化进士,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诩尝受业于陈献章,《明史·儒林传》将其载于陈献章传末。此书采献章《白沙文集》中语,仿《南轩传道

  • 读诗考字

    二卷,补一卷。清程大镛撰。大镛字韵生,江苏清河(今江苏省淮阴县)人。此书对群经引《诗》而字有不同者,汇而别之,共分为十三考:一、《四书》引《诗》异字考;二、《左传》引《诗》异字考;三、《礼记》引《诗》

  • 龙龛手镜

    四卷。辽释行均(生卒年不详)撰。行均字广济,俗姓于氏,通小学。此书是一部按部首和四声两相结合排列的字书。卷首有辽圣宗统和十五年七月一日燕台悯忠寺(即今北京法源寺)释智光(字法炬)序。智光认为有了这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