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八十卷。清谷应泰撰。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顺治四年进士,官至浙江提学佥事。他自幼勤奋好学,过目成诵,成年后博闻强记,擅长于史学。他对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的体例、写法十分推崇,认为事实包举而精详,叙述简练而隐括,使读者览后对理乱之大趋、政治之得失一目了然。谷应泰利用自己提调学政的有利条件,广泛搜集明朝的邸报,博采众家著述之长,并邀请了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学问家作为自己的助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至顺治十五年(1658年)终于完成了八十卷本的《明史纪事本末》一书的撰述。全书的断限是:自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梁始,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思宗被迫自缢煤山(今景山)止,包举了有明一代的历史事实。本书史料丰富,叙事简明扼要,首尾一贯,每卷后都有“谷应泰曰”的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清一统天下之始、各种制度亟待确立之时,的确表明了作者欲从明朝的兴衰治乱中,为清朝统治阶级寻找经验教训,以确立治国大政方针的目的。例如,该书卷十五《削夺诸藩》,谷应泰指出:明初,太祖将其子孙分封各地为王,名为屏藩京师,实则“国祸之本也”;建文帝时削藩,使燕王朱棣“靖难”起兵,实则“削亦反,不削亦反”,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时也说“撤亦反,不撤亦反”。这说明《明史纪事本末》给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政治决策以启迪。当然,书中也有很多缺点,诸如“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史上的壮举、清朝先世与明廷的关系等重要史实缺略不载,另外,叙事与论断的比例也有搭配不当之处。但该书因修成于官书《明史》之前,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均是一部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史书。《明史记事本末》撰成后,有“筑益堂本”行世。乾隆年间,清廷纂修《四库全书》时将其收入其中。谷应泰还能诗善文,著有《筑益堂集》、《筑益堂诗集》和《博物要览》等书。

猜你喜欢

  • 火警或问

    一卷。明嘉靖皇帝(1522-1566)御制。当时皇宫偏东处失火,嘉靖帝下诏让户部、礼部及都察院命百官修省,并亲撰此文。此文大略谓“火本非灾异,而人事不可不修,并非惑于祸福事应之说。”此文前面有世宗写的

  • 秦宥横事略

    一卷。作者不详。该书记秦树声生平事实。树声字宥横,河南固始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至云南按察使、广东提学使。为官云南时,正与英国有边界纠纷,代滇督杨良草奏言不可许者六,必可争者九,为英人所畏

  • 万源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刘子敬修,贺维翰纂。刘子敬,曾任万源县县长。贺维翰,天彭人,清翰林院编修。其志清初始于程溥,而书不传。嘉庆中李恒嘉复事编纂,书又毁于兵燹。光绪邑令杨汝偕手辑太平县志十卷,传于世。

  • 群史品藻

    三十卷,明戴璟撰。戴璟字孟光,号石屏,奉化(今属浙江奉化)人,嘉靖年间考取进士,官至佥都御史,派往广东担任巡抚,退休后死于家中。戴璟著有《广东通志初稿》、《五经会同》、《汉唐通鉴品藻》等。《群史品藻》

  • 佛家通载

    见《佛家历代通载》。

  • 四书说约

    无卷数。明鹿善继(?一1642)撰。善继字伯顺,定兴(今河北定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追赠太常寺少卿,谥忠节。有《四书说约》、《无欲斋诗抄》。此书旨在宣扬王阳明心学,提倡“致良知”、“

  • 澹然集

    五卷。明陈敬宗(1377-1459)撰。敬宗,字光世,号澹然居士、休乐老人,浙江慈溪人。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入史馆,改翰林侍读,参与修《永乐大典》。宣德中,官至国子监祭酒,赠礼部侍郎

  • 闺秀集初编

    五卷。清季娴(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撰。季娴,兴化(今江苏淮扬)人,嫁与李氏。编有《闺秀集初编》。是集为明妇女诗歌总集。凡五卷。选录了明代妇女的诗歌,编为四卷,又附词一卷。诗均为近体。是集称“初编”本有续

  • 水洲文集

    四卷。明魏良弼(1492-1575)撰。魏良弼,字师说,别号水洲。新建(今江西南昌市)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迁刑科给事中,以刚直著名。因劾御史马歇等下狱,还职迁礼科都给事中,以劾张璁,削籍归

  • 睿养图说

    无卷数。明杨观光(生卒年不详)撰。杨观光,字用宾,招远(今山东省招远县)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少詹事。杨观光有文采,善画山水。此书是他任赞善时给太子所进的书。以《唐六典》所载东宫官制:“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