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世论

春秋世论

五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该书对春秋时期合离之势、盛衰之迹进行评论,总结历史经验,往往有感而发。作者自序称该书“本王道之通塞,堙邪说之利害,旁引兵略,画地形,订国是”,实际上是借春秋史事,抒发自己对明朝覆亡的感慨。作者还有《读通鉴论》及《宋论》,该书与这两种书的性质大体相同,体例在经义与史评之间,但扫除了以名字日月褒贬说经的旧习,立论较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书收入《船山遗书》,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新化邓显鹤长沙刊本、同治四年(1865)湘乡曾国荃金陵刊本、民国二十二年(1923)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宋东莞遗民录

    二卷。清末陈伯陶撰。伯陶字象华,号子励,自号九龙真逸。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至江宁提学使,谥文良。明代袁昌祚有《东莞宋人遗民录》,已佚,仅存序。伯陶考证诸志乘及他书,共得二十余人

  • 经解筹世

    九卷。清李扬华撰。李扬华,字潜先,湖南清泉(今湖南衡阳市)人,生卒年不详,唯知其为同治庚午(1870)年举人,曾官至兵部主事。是书首有武廷珍序、自序、及凡例。该书原名《经解条分》,旋改为今名。作者认为

  • 尚书义考

    二卷。清戴震(1724-1777年)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家、考据学家,清代皖派经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戴氏治学,于天文、地理、历算、历史、音韵、文字、训诂、考据等无所不通,曾

  • 说文字原考略

    六卷。清吴照辑。参见《说文偏旁考》。是编辑于《说文偏旁考》后。卷首有段玉裁序、王鸣盛序及吴氏自序。卷一录《说文》、《玉篇》、释梦英之偏旁,附以张有《复古编》之“笔迹小异字”。卷二录《汗简》、《六书字原

  • 文章正论

    十五卷。《续论》五卷。明刘祐编。刘祐,莱州(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大同巡抚。是书录起自《左传》迄于元末之历代古文。以足垂法戒者为正论,以词胜而理未足者为绪论。自序

  • 无求子伤寒活人书

    见《类证活人书》。

  • 霞浦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民国罗汝泽、刘以臧修,徐友梧纂。罗汝泽,曾任霞浦县知县。徐友梧,曾任江西信丰县知县。霞浦县旧无志。民国五年(1916)罗汝泽任县令后,始设局纂修邑乘。其后历经波折,至民国十四年(192

  • 古今伪书考

    二卷。清姚际恒撰。姚际恒,生于1647年,卒年不详,字立方,又字善夫,号首源,祖籍安徽桐城,后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县诸生,一生未仕,勤于治学,酷爱藏书,承嗣先世遗藏,广泛搜求,著称一时。其学问专于

  • 从先维俗议

    五卷。明管志道撰(详见《孟义订测》条)。此书共五卷,内容大要言往来交接之礼,亦即礼俗关于世教民彝之大者。前三卷均载事迹,第四、第五卷多为其讲学之语,理杂二氏,颇及垂世典要与出世密固,且明立三教主宾之说

  • 罗源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卢凤岑修,林春溥纂。卢凤岑,曾任罗源县知县。林春溥,闽侯县人,翰林院编修,著述甚富。罗源明时已有志乘。清时又数修。卢氏任县令后,以邑乘又有百余年未修,延林春溥纂成此书。道光十一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