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传补疏

春秋左传补疏

五卷。清焦循(详见《易章句》)撰。清代治《左传》学的学者很多,如洪亮吉、李贻德、臧寿恭等人辑录汉魏古注,顾炎武、惠栋、马宗梿、姚鼐、沈钦韩等人为《左传》作补注,万斯大《学春秋随笔》,惠士奇《春秋说》,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这些人的著作偶尔对《左传》有所辨驳,对杜预注也有所纠正,但都不如焦循对《左传》及杜预注批评之激切。焦循认为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是托《春秋》及《左传》为乱臣贼子辩护,具体地说是为司马懿、司马师及司马昭之流辩护。焦循在《春秋左传补疏》中条举了很多例证,认为杜预为司马氏的党羽,借《左传》所说《春秋》“称君君无道,称臣臣之罪”之说进行发挥,以推卸司马氏纂魏的罪责。焦循还因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的不满,而归罪于《左传》,认为《左传》作者为战国时人,作传往往为田齐、三晋掩饰,与杜预为司马氏掩饰,前后如出一辙。平心而论,焦循此书立说往往意气用事。《左传》及杜预注虽然有种种缺陷与不足,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已为世人所公认,焦循的批评不免失于偏颇。此书是焦氏《五经补疏》之一,清嘉庆、道光年间江都焦氏雕菰楼刊入《焦氏丛书》中,有光绪二年(1876)衡阳魏氏刊本。清道光中阮元又将它辑入《皇清经解》中,有道光九年(1829)广东学海堂刊本及咸丰十一年(1861)补刊本、光绪十七年上海鸿宝斋石印本、上海点石斋石印本。上海书店1988年据学海堂本影印出版。

猜你喜欢

  • 四明心法

    见《医家心法》。

  • 上海县续志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吴馨、洪锡范修,姚文楠等纂。吴馨,字怀久,又字畹九。民国元年知上海县。洪锡范,字伯言,江苏省太仓县人。县知事。姚文楠,字子让,江苏上海县(今上海市)人。吴馨知上海县事,民国元年

  • 阙里广志

    二十卷。清宋际、庆长合撰。宋际字峨修,庆长字简臣,均为松江(今属上海)人。明陈镐撰《阙里志》后,后人屡有修辑,但皆芜杂不足观。康熙二十年(1681),宋际任孔庙司乐,庆长为典祭,二人搜求典故,补以修订

  • 五礼驳

    不分卷。晋孙毓(生卒年不详)撰,清王谟辑。孙毓,字休朗,北海平昌(今山东安丘县西南)人,长沙太守。案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云:“晋豫州刺史孙毓为《毛诗评注》,又案《隋书·经籍志》经部,著录《毛诗异同评

  • 隆昌县志

    ①十二卷,清黄文理纂修。黄文理,巴陵人,曾任隆昌县知县。隆昌县志创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其时县令钱振龙奉檄纂辑数条,附入郡志,仅二十四页。黄文理任县令后,认为旧志过于简陋,因修兹编而续之。《隆

  • 四言史征

    十二卷,葛震(见《诗史》条)撰。葛震康熙年间著成《诗史》一书,为读史者方便之见,清人曹荃为其作注,成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遂改书名为《四言史征》。此书在清代有内府藏本。

  • 尚书五行传

    一卷。明孙珏录。孙珏认为,伏生的《尚书大传》,引以传《洪范》,班固的《汉书·五行志》也是根据它来考察五行的,“溯其来自纬书,则大禹之文也,纬书独此为完简”,所以孙氏历引《管子》、《淮南子》、《搜神记》

  • 师竹斋集

    十四卷。清李鼐元(约1791前后在世)撰。李鼐元字味堂,号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生卒年未详。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宗人府主事。与兄调元、弟骥元,有绵州三李之称。此集编年而不分体。始于乾

  • 碑别字补

    五卷。清罗振玉辑。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罗振玉兄罗振辑有《碑别字》一书,未付印而卒,罗振玉为其刊行,并补撰本书,以续其兄之作。书同样以韵的五声分卷,每卷中的字依韵分录,每字列别字于前,而以正体为

  • 存素堂诗初集

    二十四卷。《诗稿》一卷。《诗二集》八卷。《续集》一卷。清法式善(1752-1813)撰。法式善原名运昌,后改今名,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蒙古正黄旗人,柏山(今河南沁阳)人,姓乌尔济氏。乾隆四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