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

六十四卷。明张介宾(详见《类经》)撰。张氏在总结前人医疗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天启四年(1624),汇成此书。这是一部规模宏伟,内容全面的综合性医学丛书。书中对内、外、妇、儿以及中医理论等方面进行较全面论述。全书共六十四卷,前六卷为总论性质,卷一至卷三为《传忠录》,包括论文三十四篇,主要讨论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诊疗原则,如明理、阴阳、六变、十问、论治、君火相炎、先天后天等;卷四至卷六为《脉神章》,主要介绍《内经》以下诸家有关脉诊的论述;卷七、卷八为《伤寒典》,上卷为总论六经证治,两感、表里、汗吐下等,下卷分论温病、暑病、发斑、发黄、结胸、战汗等,卷九至卷三十七为《杂证谟》,包括杂证七十一门,为本书的主要部分。每病之下,首列经义,评录《内经》、《难经》有关本病的记载,次为论证,论述本病的虚实寒热及取脏腑,再次为论治,根据证的不同,介绍各种治法,最后列取各方及针灸穴位。比较重要的疾病还有述古一项,介绍各代各家对本病的看法并加评述。有些疾病,后面还附有实际医案;卷三十八至卷三十九为《妇人规》,分总论、经脉、胎孕、玄省等十门;卷四十、卷四十一为《小儿则》,共三十七篇,前十篇为总论,以下分论各证;卷四十二至卷四十五为《痘疹诠》,包括麻诊一卷,痘疹三卷;卷四十六、卷四十七为《外科钤》,包括总论三十四篇,各证五十六篇;卷四十八、卷四十九为《本草正》,收载药物三百余种,以人参、附子、熟地、大黄为药中四难,更推人参、地黄为良相,大黄、附子为大将;卷五十至卷六十为《新八阵》、《古方八阵》,新录新方一百八十六首,古方五千五百一十六首。新方大都来自作者的自创。所谓八阵,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又称八略,实际就是对方剂的分类;卷六十至卷六十四为分别载妇人、小儿、痘疹、外科四种的方剂共九百二十二首。以上共收方二千六百二十四首。张氏认为金元以来刘河间倡火热论,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以来,后人不善取其精华,拘执其说,滥用寒凉攻伐,贻害非浅。故对刘河间的“火热”之说表示反对,指出刘氏“不辨虚实,不察盛衰,悉以实火言病”,对朱丹溪之说提出:人之“所以生精血者,先由此阳气,精血之不足,又安能阳气之有余”,指斥丹溪之说是“大伐生机之谬谈”。倡导人之生气,以阳为主,治以温补,立论和治法自成一家,成为温补派中间人物。在“新方八阵”中,张氏制定有左、右归丸于“补阵”中。以左归壮水,右归益火,各方均以熟地为主,取其具有大补血衰、阴中有阳的药物功能,由于其喜用熟地,故人称其为“张熟地”。《四库全书总目》评曰:“专以温补为宗,颇足以纠卤莽灭裂之弊,于医术不为无功,至于沿其说者,不察证候标本,不究气血之盛衰,概补概温,谓之王道。不知误施参、桂,亦足戕人,则矫枉过直,其失与寒凉攻伐等矣。”“阴阳不可偏重,攻补不可偏废,庶乎不至除一弊而生一弊也。”有明刊本、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刊本、《四库全书》本、道光元年(1821)扫叶山房刊本。

猜你喜欢

  • 后汉书知意

    一卷。民国刘咸炘(见《汉书知意》)撰。《后汉书知意》与他所著的《汉书知意》体例完全一样。如《李通传论》,说“蔚宗不满李通”,“称其温恭有蕴藉”,与班固的《汉书》赞张禹、孔光称其“蕴藉”为同意,是史家论

  • 十经斋文集

    四卷。清沈涛(生卒年不详)撰。沈涛原名尔政,字西雍,号匏庐,浙江嘉兴人,嘉庆举人,官道台,其人长于考订,兼嗜金石。文集无目录,一至二卷多考订文字,如《史记太初元年岁名辩》、《论语舞雩说》、《伏羲斗言考

  • 屺思台文集

    八卷。《诗集》一卷。清刘子壮(1609-1652)撰。刘子壮,字克酞,号稚川。黄冈(今属湖北)人。明崇祯举人。顺治六年(1649),考中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后充会试同考官,寻告假归乡,次年去世

  • 孝经集证

    十卷。清桂文灿(详见《孝经集解》)编纂。是书采集《易》、《书》、《诗》、《周礼》、《仪礼》、《大戴记》、《小戴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论语》、《孟子》、《国语》、《荀子》、《吕览》、《新语

  • 恬退翁后录

    四卷。清代嗣法门人实济(生卒年不详)等编。实济等编的《恬退翁后录》一书,主要记述了清代杭州理安寺沙门释明鼎的事迹。明鼎,俗姓冯,字调梅,号粟庵,晚年自称恬退翁。黄梅(今属安徽省境内)人。他自幼读书,尤

  • 太乙诗集

    五卷。明张练(约1556前后在世)撰。张练,字伯纯,武功(今陕西咸阳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湖南按察司佥事。著有《太乙诗集》。其集刊刻于万历年间,共五卷,另有《诗余》一卷

  • 新论

    见《夏侯子新论》。

  • 钦定春秋左传读本

    三十卷。清道光二年(1822)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1771-1840)等奉敕撰。《左传》一书,注疏非常繁复,虽有杜预、林尧叟注疏行于世,但离析章句,不便于初学者。英和等人奉命加以重新纂辑,将传文各

  • 浪吟集

    二卷。明曹履泰(约1625年前后在世)撰。履泰,字大来,号方城,浙江海宁人。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曾著有《蜻海纪略》、《谏垣谏草》、《书牍》、《浪吟集》等,其中的《谏垣谏草》今不传。该集为履泰

  • 痛史

    共三集二十五种。第一集二十种,第二集一种,第三集四种。乐天居士辑。乐天居士,真实姓名及事迹不详。此编汇辑明清之际的野史汇编。第一集辑有《福王登极实录》、《哭庙纪略》、《丁酉北闱大狱纪略》、《庄氏史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