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辅集
三卷。明林右撰。林右,字公辅,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明洪武中官中书舍人。奉玺书行边有功,进春坊大学士,命其辅导皇太孙。后以事谪中都教谕,遂弃官归里。永乐帝即位,召之不至,以械缚至京欲官之,不屈,割其鼻至死。著有《林公辅集》。是集凡三卷,中多记、序酬应之作,有数则记、序题后间涉史事,记行边事尤详。但其文字功力则没有特殊超人之处,因而文名平平。有四库本。
三卷。明林右撰。林右,字公辅,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明洪武中官中书舍人。奉玺书行边有功,进春坊大学士,命其辅导皇太孙。后以事谪中都教谕,遂弃官归里。永乐帝即位,召之不至,以械缚至京欲官之,不屈,割其鼻至死。著有《林公辅集》。是集凡三卷,中多记、序酬应之作,有数则记、序题后间涉史事,记行边事尤详。但其文字功力则没有特殊超人之处,因而文名平平。有四库本。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嘉靖十七年(1538),浙江有人特设一景行馆,聘请唐枢前往讲学。唐枢因此作论三十一篇,由其门人钱镇叙而刻之。唐枢平日专以讨真心为教,所以书中首先涉及的内容便是这个
四卷。近人王树楠撰。王树楠,清直隶新城(今河北新城县)人,入民国尚存。是书颇能补王念孙氏《广雅疏证》所未备,如《释诂》“聆、听、自、言、仍,从也。”王念孙仅释“聆”、“仍”二字,而“听”、“自”、“言
二十四卷。宋李弥逊(1085-1153)撰。李弥逊,字似之,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居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大观三年(1109)上舍第一,调单州司户。累迁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历知饶州,
三卷,附宋元本书目一卷。清叶昌炽撰。滂喜斋为潘祖荫之藏室题名。潘祖荫(1830-1890),字东镛,号伯寅,又号郑庵。咸丰二年(185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自幼好学,笃嗜藏书,每获一书,辄为解题。初
六卷。清左眉撰。左眉字良与,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详。根据篇中“沱水下胡朏明复告余曰”一语,知左眉与胡渭同时。本书名为《蔡传正讹》,顾名思义,知其实攻蔡传之书。然而蔡沈之《书集传》虽有讹误之处,也未始没
二卷。清施彦士(详见《孟子外书集证》)撰。是书详于事迹,如江永《群经补义》,以孟子与子思年不相接,《孔丛子》有孟子、子思问答,语不足信。篇中据《外书·性善辨第一》“孟子曰:鲁有圣人曰孔子,曾子学于孔子
一卷。三国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奏事》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不著录,此书久佚。王肃撰有《毛诗义驳》专攻郑玄。此则取郑玄之违失,条奏于朝,故题《奏事》。此篇是马国翰从《毛诗正
① 二卷。《诗序》是研究《诗经》的著作《毛诗序》的简称,其作者从古至今,说法不一。原本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都各自有序,东汉以后,鲁、齐、韩三家诗及其序散失不存。独毛诗及其序流传下来。一般认为《毛诗序
无卷数。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此编共收唐枢所著理学之书二十九种,即《礼元剩语》一卷、《真谈》一卷、《一庵语录》一卷、《游录》一卷、《周礼因论》一卷、《因领录》一卷、《三一测》一卷、《咨言》一
二十集,一百七十三种,一千零四十八卷。清张海鹏编辑。张海鹏字若云,号子瑜,江苏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诸生出身,好藏书,治经之暇,以刊刻古书为己任。刊有《学津讨原》、《墨海金壶》、《借月山房汇钞》等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