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节注

楚辞节注

六卷。附《楚辞叶音》一卷。清姚培谦(1693-1780)撰。姚培谦,字平山,号鲈香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雍正中保举人材,不赴。好交游,名满江左。著有《楚辞节注》、《增集左传杜注》、《经史臆见》、《李义山诗笺注》等。《楚辞叶音》,清刘维谦(生卒年不详)撰。刘维谦,字双虹,号友萍。《节注》所收除朱熹《楚辞集注》二十五篇屈原诗作外,又从林云铭说,将《招魂》、《大招》归于屈原作品而收入书中。卷前有乾隆六年(1741)张奕枢序,姚氏例言八则,目录(卷一《离骚经》,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卜居》、《渔父》,卷六《招魂》、《大招》)。注释体例为:每篇小题后,节录朱熹《集注》该篇小序,将《集注》章解分解为句解,小字夹注于当句之下,字音注于该字之下,以空格标出《集注》章的区分处。采取朱注外他家说法,注明姓氏并围以黑线标明。评注大意、章法等以“〇”号标别。此书一仍朱注,所不同者有四。一是“节繁举要”,二是对朱注“未详置之”的,除以王逸之说补充外,“偶从旁搜得之”为“开释蒙童”,三是删去朱注赋、比、兴之说,四是在叶韵上,“若龃龉不合之甚者,仍当依朱子,又或稍有变易”(均见《例言》)。可知此书,基本遵从朱说。《楚辞叶音》一卷。刘氏将《楚辞》各篇韵读不合后世音叶者242字摘出,以反切注音,或标声调同异。分《离骚经》、《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九目,大抵本朱熹之说,无所发明。书末有姚培谦30字识语。版本有清乾隆六年(1741)自刻本,北京、浙江、福建图书馆,清华大学、山西大学藏。乾隆五十七年(1792)上洋博斯堂刊本,姜亮夫藏。

猜你喜欢

  • 情史

    二十四卷。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题“江南詹詹外史评辑”,实为冯梦龙(见《春秋衡库》)编撰。明代笔记小说集。《情史》顾名思义,是写人情的书,上起夏商周,下至明代,汇集了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

  • 一琴一鹤轩诗草

    二卷。清高凤阁(?-1844)撰。高凤阁,字佩文,号友兰,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高崇文之长女,叶文谦之妻,清代画家、诗人。此书有道光间刊本,年代不详。

  • 留书别集

    二卷。明章世纯(生卒年不详)撰。章世纯字大力,临川(今属江西)人。学识渊博,举天启乡试,任柳州知府。著有《章柳州集》、《治平要略》、《四书留书》、《已未留》等书。此书分为《内集》一卷,凡四十三篇,每篇

  • 春秋义解

    十二卷。清刘梦鹏撰。梦鹏字云翼,蕲水(今湖北浠水)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任饶阳知县,著作还有《楚辞章句》等。此书卷首列《述孟》、《述朱》,分别辑录孟子、朱熹论《春秋》之语;其后为《王朝世次

  • 周易大义

    一卷。辑佚书,梁武帝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梁武帝即萧衍(502-549在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长于文学,精乐律,并善书法。其事见于《梁书》及《南史》

  • 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

    一卷。近代王国维(1877-1927)辑。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幼年肄业于杭州崇文书院,1898年入上海罗振玉所办的东文学社。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

  • 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见《悟真篇注疏》附。

  • 伤寒缵论 绪论

    各二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张氏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认为喻昌《尚论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等书颇得要领,遂以二书注释为主,参以己见,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撰成《伤寒缵论》二卷。又以

  • 孟子音义考证

    二卷。清蒋仁荣撰。仁荣字杉亭,浙江海宁(今浙江境内)人。是书虽以考订为主,未尽精确。如“邾”下引谭贞默《孟子编年略》云:“《史记》本云孟子邹人,不云邹国人。如云子路弁人,曾子武城人,不言鲁,明乎弁、武

  • 月下偶谈

    一卷。宋末元初俞琬(约1253-约1314)撰。俞琬生平事迹详见《周易集说》。俞琬著《席上腐谈》,杂记名物,备述丹书。不知何人摘录其书数十条,别题《月下偶谈》。曹溶将其收入《学海类编》。可参考《席上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