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正毛

正毛

一卷。清俞樾撰。此书是订正宋代毛居正《六经正误》之作。宋代义理之学兴,人人争尚谈玄,却忽略了经书的文字训诂问题。毛居正作《六经正误》,根据当时的版本,校正疏误。这对于六经的研读不无功劳。但其中也有欠安之处,俞樾又对此作了正误的工作,共有三十多条。如《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徧讳。”毛居正云:“‘徧’作‘偏,’误。‘徧’与‘遍’通。谓二字为名,同用则讳之。若两字各随处用之,不于彼于此,一一皆讳之,所谓‘不徧讳’也。”俞樾认为,“徧”就是“偏”,“偏者对全而言,言二字为名,全举之则不可,偏举之则可也。”举例“夫子之母名‘征在’此全举之也;言‘在’不称‘征’,言‘征’不称‘在’,此偏举之也。”又引《唐律·奏事犯讳》曰:“二名偏犯不坐。”谓这条律令,即本于《礼记》。既然犯其一字谓之偏犯,则避其一字就是“偏讳”了。“偏犯不坐”,即“二名不偏讳”。据此,毛居正之说不对。这类正误颇多,有一定参考价值。《正毛》有《春在堂丛书·曲园杂纂》本。

猜你喜欢

  • 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

    一卷。清邱嘉穗撰。嘉穗字实亭,上杭(今福建上杭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至善县知县。此书大旨谓《大学》“格致”一传,本来没有阙佚,不过是出现了错简而已。因此,不仅朱熹所补为误

  • 春秋左传音训

    不分卷。清杨国祯撰。国祯崇阳(今属湖北省)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十一经音训》,此书即其中之一。据编首题“道光岁次上章摄提格壮月开镌”,可知国祯大约是嘉庆、道光时人。《春秋左传音训》不分卷,共八册。编

  • 畏庐文集

    一卷。《续集》一卷。《三集》一卷。《诗存》二卷。《论文》一卷,《琐记》一卷。清林纾(1852-1924)撰。林纾,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另署冷红生。光绪举人,曾任教京师大学堂。早年参加维新运动,辛

  • 河洛定义赞

    一卷。明喻国人撰。此书认为伏羲则河图,画乾、坎、艮、震四卦得讼、遁十六阳卦;则洛书,画巽、离、坤、兑四卦得家人、中孚十六阴卦,合河、洛迭为上下而得否、姤、履、泰三十二阴阳配合之卦,并且说揲蓍之数不惟邵

  • 淮安府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孙云锦修,吴昆田、高延第纂。孙云锦,字海岑,桐城人。贡生,清光绪六年任淮安知府,八年回任。吴昆田(1808-1882),原名大田,字云圃,号稼轩,清河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

  • 小山画谱

    二卷 清邹一桂(1686-1772)撰。邹一桂字小山,一字无褒。号让乡。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至礼部侍郎。邹一桂善工笔花卉,此书即其论花卉画法。上卷首列“八法”、“四知”

  • 达斋书说

    一卷。清俞樾(1821-1907年)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代著名学者,道光三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俞樾治学宗法王氏父子,所治经、子、小学,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

  • 论语全解

    十卷。宋陈祥道撰。陈祥道字用之,长乐(今福建福州)人,治平进士。官至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祥道乃王安石门人,继王安石“新学”之风,多反汉人经说,敢发新义,条分缕析,考订甚详。著有《礼书》、《论语全解》

  • 徐沟县志

    四卷。清王嘉谟纂修。王嘉谟,字拙庵,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优贡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任知县。仁慈廉静,实政实心,葺学宫,缮城垣,设义学,修社仓,有功于地方。旧志创自明万历三十五年知县杨国桢,继之

  • 冬青树

    二卷。清蒋士铨(1725-1784)撰。蒋士铨,字心余,又字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江西铅山人。清代文学家。士铨工词曲兼善诗文,在乾隆嘉庆时期影响很大,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一生著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