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残本杂剧三集

残本杂剧三集

十四卷。明邹式金(约1653年前后在世)编。邹式金字仲愔,号木石,又号香眉居士,江苏无锡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南京户部郎中,入清后曾任福建泉州府知府。著有《香眉亭诗》、杂剧《风流冢》。后幽居无事,编成此书,寄寓感慨,有的则用来抒发亡国之痛。本书是明末清初的杂剧选本,搜罗较为完备。据书前目录,此集收十九家三十四种杂剧。十九家为吴伟业、尤侗、茅维、郑瑜、孟称舜、周如璧、查继佐、张来宗、薛旦、张龙文、孙原文、黄家舒、陆世廉、堵庭芳、南山逸史、碧蕉主人、士室道民、邹式金、邹兑金等,其中邹氏兄弟各有一种杂剧附于集后。此书以《杂剧三集》为名,是因为自居为沈泰《盛明杂剧》初集、二集的续集。原书共有三十四卷,此本只存第一至第四卷、第六至第十卷、第三十至三十四卷,是一仅存十四卷的残本。存留的有吴伟业二本:《通天台》、《临春阁》;尤侗二本:《读离骚》、《吊琵琶》;黄家舒二本:《城南寺》、《西台记》;堵庭芳一本:《卫花符》;士室道民一本:《鲠诗谶》;邹式金一本:《风流冢》;邹兑金一本:《空堂话》;茅维四本:《苏园翁》、《秦廷筑》、《金门戟》、《闹门神》。这些杂剧大都富于文彩,极力雕琢,但多不适于演出。此残本所存之杂剧除吴伟业、尤侗的四种另有传本外,其余六家十种皆无传本,弥可珍贵。《杂剧三集》刊刻于顺治十八年(1661),各种杂剧皆据原本编录,今存《西堂全集》诸本皆为后来刊行,字句往往有所删改。本书所录吴伟业、尤侗四剧的曲词,与通行之本比勘,多有不同,或有所避忌而为也。此残本有清顺治刊本,诵芬室1941年翻刻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据诵芬室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见《关尹子》。

  • 琼花谱

    一卷。明杨端撰。杨端,字惟正,鄞县(今浙江鄞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只知其成化年间寓居扬州。著有《琼花谱》。是书是杨氏采摘前人关于琼花方面的著作而汇成一书的。主要记载琼花的品目及有关琼花的诗、词、

  • 雷塘庵主弟子记

    八卷。清张鉴、阮常生、阮福、阮孔厚、柳兴恩等编著。雷塘庵主即指阮元。元之祖坟在扬州城北雷塘,丁忧庐墓时,自署雷塘庵主。元为嘉庆道光时著名学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

  • 三江考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1623-1713或1716),字名甡,字大可,一字齐手,号秋晴,学者又称西河先生。明季诸生。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流亡山谷,筑斗室,读书其中。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

  • 延平答问

    一卷,附录一卷。宋朱熹撰。熹父松,宣和中官闽,生熹于延平(今福建南平市)。朱熹为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阐发儒家思想中的“仁”和《大学》、《中庸》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二程(程颢、程颐)理气关系的学说,集

  • 校邠庐抗议

    一卷。清冯桂芬(详见《校邠庐逸笺》)撰。该书共五十篇,系作者关于救时补弊之作。书名“抗议”,有“位卑言事之意”。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财政、教育、取士用人等。书中尖锐指出其时弊政丛生,“夷患不已”

  • 古文原始

    一卷。清曹金籀(生平不详)撰。是书专取古文象形字(间用小篆)三百八十四字,每字载出自某书某器,分为天地、人、鸟兽鱼虫草木、宫室衣服舟车器用四大类依次排列,以“一”始而以“癸”终。《凡例》谓:“古人字少

  • 史记辩证

    十卷。清尚熔撰。尚熔江西南昌人。《辩证》书末有尚熔自跋,叙说写书经过:闲坐间取《史记》篇篇通释,复作十卷证,共三十四日而完成。但无书备考,不能繁称博引,未免疏漏,语多浅近,欲为读史者作指南,后改名为辩

  • 常璩蜀李书

    一卷。清汤球辑。常璩撰有《华阳国志》,前已著录,《蜀李书》为他的另一著述。《颜氏家训书证篇》云:“《李蜀书》,一名《汉之书》。”《史通·正史篇》云:“蜀初号曰成,后改称汉,李势散骑常侍璩撰《汉书》十卷

  • 松雨轩集

    八卷。《补遗》一卷。明平显(约1367年前后在世)撰。平显,字仲微。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以荐授藤县知县,后谪戍云南。晚被延主讲席。显博学多闻,为云南诗坛“四子”之一,其诗怪变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