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详见《五代两宋监本考》条),初入罗振玉东文学社,得罗赏识和长期资助。曾留学日本,入东京物理学校。早年赴上海时务报馆掌书记事。受康德、叔本华、尼采思想学说影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起,任教于湖北农业学堂和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著有《静安文集》。三十三年(1907年)任学部所属图书局编译各词馆协修,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后曾任学部总务行走,旋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随罗赴日,以遗老自居,1916年返回上海,在英人哈同所办的仓圣明智大学任教,主编《学术丛编》。从1913年起,从事中国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汉晋简牍、历代石经及敦煌所出唐写本,并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对史学界亦有较深的影响。1925年,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尽。生平著作计六十二种,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有四十二种。某些考证文章增汇编为《观堂集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系据甲骨文卜辞考证王亥、王恒等先王诸事,引据考证详实。在此之前,有罗振玉撰写了《殷墟书契考释》,始于龟甲兽骨卜辞中发现“王亥”的名字,后来王国维读《山海经》及《竹书纪年》,才知王亥乃为殷商的先王,与《世本·作篇》中的“胲”、《帝系篇》的“胲”、《楚辞·天问》中的“胲”、《吕览》中的王水,《史记·殷本记》中的“振”,都是一个人,此后继王亥外又得“王恒”一人,乃是《天问》所说的“恒秉季德”的哪个王恒,而甲骨文中的“季”则是《天问》中的冥。至此,对先公事得到证实。另外又考证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的情况,并以卜辞甲骨文字中,证实殷商时人们对于已立为王或未立为王的、在祭祀时共同看待的史实,考证渊博翔实。至此文出,乃开创研究甲骨、卜辞之学术,在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中西学者公认的一大盛事。此书有广仓学宭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梧山王先生集

    十九卷。明王缜(约1493年前后在世)撰。缜字文哲。广东东莞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六年(1493)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缜立身有本末,当官以气节著称。曾弹劾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威交结宦官李广,在当时以直言扬

  • 樊致虚诗集

    四卷。明樊良枢(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樊良枢,字尚植,一号致虚,江西进贤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浙江提学副使。著有《樊致虚诗集》。是集为良枢诗集,凡四卷:《匡山社集》一卷

  • 萧韶考逸

    二卷。明吕怀(生卒年不详)撰。吕怀字汝德,号中石,嘉靖年间进士,累官至太仆寺少卿,有《周易卦变图传》,《历考庙议》等书。吕怀律吕之学师承于湛若水。该书则是吕怀与他的门人胡采等人问答而作。其说以黄、大、

  • 玩月轩诗草

    一卷。《爨余吟草》二卷,清屠镜心撰。屠镜心,生卒年不详,江苏宜兴人,库生任星咸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年间巾箱刊本,卷首题“阳羡屠镜心《扫花主人剩草》”字样。书前有其侄屠耀曾、张之缙所作的序言;还有戴

  • 大学决疑

    一卷。明释德清撰。是书只取经一章,对朱注所谓“三纲领八条目”作解,其涉疑处则设问答以解决。是书参杂两宗,不袭恒解。如说“明明德”,称第二个明字乃光明之明,是指自己心体;第一个明字有两意,若就明德而言,

  • 史谈补

    五卷 明杨一奇撰,陈简增补。据《交成县志》,杨一奇为崇儒坊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4)进士,官河南嵩县知县,升陕西鄜州知州。著有《读诗纪见》、《自笑缘》等。陈简事迹未详。所知者是陈简增补的部分

  • 医林纂要探源

    十卷。清汪绂(1692-1759)撰。汪绂原名烜,字灿人,别号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汪氏自幼十分聪颖,勤奋好学。对星历、地志、乐律、兵制、医卜诸学均有研究。约五十岁后得补邑痒生。著有《药性》、

  • 隋山宇方钞

    一卷。清汪曰桢(生卒年不详)撰。汪曰桢字谢城,号荔墙,乌程(今属浙江)人。官会稽校官。博学多才,喜谈医术。辑有《荔墙丛刻》。此书为汪氏校订徐大椿《慎疾刍言》、王士雄《温热经纬》之余,广集验方,汇编而成

  • 七经楼文钞

    六卷。清蒋湘南(1795-1860?)撰。蒋湘南字子潇,河南固始人。道光五年(1825),督学使者吴巢松拔之于诸生中,目为中州第一人。翌年,入京都应朝考,此后数次应礼部试皆不第。直至二十一年(1841

  • 庄子

    十卷。战国时庄周(前369?-前286?)撰。庄周,后世尊称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或说安徽蒙城)人。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同时而稍晚。据史料记载庄子年青时在蒙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