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比雅

比雅

十九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6-1809)初名礼吉,又名连;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祖籍安徽歙县。乾隆十五年(179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嘉庆三年(1798),因批评朝政被谪戍伊犁三年,赦归后,改号更生居士,放浪山水十余年。于书无所不窥,通经史、音韵、训诂、地理之学。尚著《六书转注录》八卷、《春秋左传诂》二十卷等。洪氏孙用懃谓稚存撰是书“意在增补《尔雅》之缺漏,以为及门之指归”。陈庆镛序谓《比雅》“依《尔雅·释训》、《释言》之例,属辞比事,归当合一。凡经传遗言,以及《老》、《庄》、《荀》、《管》、《逸周书》、《白虎通》、马、班二史,汇辑贯成一卷,曰《转注考》”。据此可知是书亦名《转注考》。《比雅》广泛搜辑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关的语词,所谓“两两比并”者,博引书证,详加辨析。所释语词如:嬴、长也;缩,短也。伤良为谗;害良为贼。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行曰商;止曰贾。无谷曰饥,无菜曰馑。有墙曰苑;无墙曰囿。小曰舟;大曰船。樵取薪也;苏取草也。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雄曰凤,雌曰凰等。所释词语多两两比并,故名“比雅”。是书分《释诂》、《释言》、《释训》、《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人》、《释宫》、《释器》、《释乐》、《释舟》、《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十九篇,一篇即为一卷。“其书是洪氏随手辑录,未加整理。稿旋遭火,首尾焦烂,付刊时仍照原稿,颇多误入之处,释木误入《释诂》,释鸟误入《释诂》等极多”(《中国训诂学史》)。本书体例不够严谨,收词亦失于芜杂,引文不标篇卷并时有删节。《比雅》收入《洪北江全集》。单行之本有《玲珑山馆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益雅堂丛书》本、《授经堂遗书》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据《粤雅堂丛书》本排印。

猜你喜欢

  • 漕政举要录

    十八卷。明邵宝(详见《左》)撰。本书写于正德己巳(1509年)邵宝担任副都御史总理漕江北时期。共十八卷,记载明代漕政要事。卷一至卷六为河渠之政;卷七为舟楫之政;卷八为仓廒之政;卷九为卒伍之政;卷十及卷

  • 墨海金壶

    一百一十五种,七百二十七卷。清张海鹏(详见《学津讨原》)编辑。张海鹏既收明毛晋汲古阁丛残书籍汇为《学津讨原》,又广搜四部博采九流,得古书之可以附庸六籍者汇辑成此编。书之凡例自称悉本四库所录,多采文澜阁

  • 四书大全纂要

    无卷数。清魏裔介撰。魏裔介详《孝经注义》条。明永乐间胡广等人撰集的《四书大全》冗滥芜杂,读者难以得其要领,魏氏遂删繁就简而为一编,以使读者易于诵读。但其所摘并未独得《四书大全》之精华,可谓立意尚好,为

  • 仪礼集编

    四十卷。清盛世佐(生卒年不详)撰。世佐字庸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举人。曾任龙里知县。除著有《仪礼集编》外,又订正杨复《仪礼图》。是书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汇集古今说《仪礼》者一百九十七家

  • 大学疏略

    一卷。清张沐撰。沐字仲诚,号起庵。河南上蔡(今河南上蔡)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内黄县知县。著有《图书秘典溯流》、《史学钞》、《一隅解》、《道一录》、《学道六书》等。以大学古本通属经为一篇

  • 镫窗丛录

    五卷。清代吴翌凤(生卒年不详)撰。吴翌凤字伊仲,号枚庵,吴县(今江苏东南部)人。嘉庆生员,好学,精于诗,著有《吴梅村诗集笺注》、《与稽楼丛稿》、《唐诗选》、《怀旧集》等书。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没有一定体

  • 养晦堂集

    十二卷。清刘蓉(1816-1873)撰。刘蓉字,孟蓉,号霞仙,湖南湘乡人。初佐曾国藩戎幕,官至陕西巡抚。后因挫于军事罢职。著作有《思辨录疑义》等。所著《养晦堂集》,有诗集二卷,文集十卷。诗集按诗题计,

  • 三百篇鸟兽草木记

    一卷。徐士俊(1602-1681?)撰。徐士俊,原名翙,字三有,号野君,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善诗、画,工杂剧,所撰多至六十余种。今存《洛水丝》、《春波影》两种各一本于《盛明杂剧》中

  • 忆云词

    四卷。清项鸿祚(1798-1835)撰。项鸿祚字莲生,后更名廷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一生仕途坎坷,两次应进士试不第。项鸿祚论词,认为词当意内而言外,言由意生,声由言成,

  • 墨谱

    三卷。宋李孝美撰。李孝美,字伯扬,自称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前有绍圣乙亥(1095)年间马涓及李元膺序言各一篇,叙述为孝美《墨谱》作序的缘由,盛赞孝美好墨为世罕有,不惧千里观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