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单疏校勘记
三卷。近人刘承干撰。承干字翰怡,浙江吴兴人。承干刻有《嘉业堂丛书》若干种行世。《毛诗单疏》即为其中一种,此书为杨守敬随使日本所访得。原藏日本东京竹添井井居士家。原书本四十卷,今本首七卷缺,只存自第八卷至第四十卷共三十三卷。其内容上自郑谱变风,下迄商颂。为南宋绍兴九年(1139)覆刊本。承干不仅影刊其书,还为之作校勘记。其校勘主要是以《毛诗单疏》与阮本对校,凡有歧异,悉加记载辨正,其间订正脱漏衍误多达数百字,极大地弥补了阮元校勘记之不足。此编附刻于《毛诗单疏》全书之后。
三卷。近人刘承干撰。承干字翰怡,浙江吴兴人。承干刻有《嘉业堂丛书》若干种行世。《毛诗单疏》即为其中一种,此书为杨守敬随使日本所访得。原藏日本东京竹添井井居士家。原书本四十卷,今本首七卷缺,只存自第八卷至第四十卷共三十三卷。其内容上自郑谱变风,下迄商颂。为南宋绍兴九年(1139)覆刊本。承干不仅影刊其书,还为之作校勘记。其校勘主要是以《毛诗单疏》与阮本对校,凡有歧异,悉加记载辨正,其间订正脱漏衍误多达数百字,极大地弥补了阮元校勘记之不足。此编附刻于《毛诗单疏》全书之后。
一卷。清钱恂撰。钱恂(约1853-1923年),生平不详。曾编《天一阁书目》若干卷、《壬子文渊阁所存书目》五卷补目一卷等。该目集有清一代各类进书表一百余篇,按进书年序编排为目,颇有考证史事价值。如《进
十卷。清吴士模撰。士模字晋望,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此书略于训诂考订而详于诗义引申,以《诗序》为宗,而于后世学者之说,则多取清李光地《诗所》。卷首有李兆洛序,称士模少壮嗜学,至老弥笃,沉潜于程朱,而
十二卷。宋袁燮(1144-1224)撰。燮字和叔,号絜斋,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淳熙辛丑(1181)进士,官至显谟阁学士,卒谥正献。燮少时以名节自期,任礼部侍郎时,曾与史弥远
六卷。明王在晋(生卒年不详)撰。王在晋字明初,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由中书舍人,累迁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3),擢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旋改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元年(1628),历刑、兵两
①一卷。唐张果(生卒年不详)撰。张果,据《旧唐书·方伎列传》称,不知何许人,武则天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临汾)、晋(太原)间,时人传说他有长生秘术,武则天遣使召之,诈死未应。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不分卷。明高名衡(?-1642)撰。高名衡,字平仲,号鹭矶,山东沂州(今临沂)人。生年待考。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城守功,晋兵部左侍郎。崇祯十五年(1642),沂州被破,名衡死亡。
五卷。明汪康谣撰。汪康谣字康征,广东海阳人;而《进士题名录》则云直隶徽州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人,未知孰是。明万历癸丑进士,官至漳州府知府。本书首有王佐序,以及汪康谣自序和其子汪鼎和纪述。自序称:“檇
①二卷。清孙偘撰,偘字步陶,江苏高邮县人。是编列陆德明《音义序》于卷首,次为例言,附以乾隆乙卯(1795年)自识,次为总目。正文析《释诂》至《释乐》为上卷,《释天》至《释畜》为下卷。此编为便初学,不注
五卷,清杨琪光撰。杨琪光,字子琳,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官道员,杨琪光师法归方,意在读史以练文笔,但间或也有笃论,他将读《史记》心得。写成《寄庐读〈史记〉臆说》一书,他主张持论公允,对人、事给予恰当
四卷。元杨瑀撰。生卒年不详。杨瑀字元诚,杭州人。天历间,擢中瑞司典簿,后官至中奉大夫,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书后有作者自序,称此书是其归老山中以后所作,故名《山居新语》。内容比较庞杂,凡朝廷典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