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永徽法经

永徽法经

三十卷。政书。元郑汝翼撰。汝翼字鹏举,河南人。少时读书,学刑名家,罔不涉猎,得法外意。中金朝律科,任刑部检法。入元后,累官大理丞、奉直大夫左三部郎中等。是书作于中统癸亥,意主发明唐律,故名《永徽法经》。自序称“唐永徽因随参定为十三章三十卷,其法详备。金朝嘉尚制科,皇统大定,权定大略,未成章目……永徽泰和,遗文足征,因阅此书,以随款异同者分析编类,庶便于观览。其目仍用十三章之旧,每篇目下有议。”是书列唐律于前,附金律于后,彼此增损异同,为之注释,颇为精密。有《四库全书》本(辑自《永乐大典》)。

猜你喜欢

  • 春秋蓄疑

    十一卷。清刘荫枢(详见《大易蓄疑》)撰。此书是针对当时治《春秋》者多不考求经文之义而一味盲从诸家传注的不良学风而著。作者在《春秋》经文各条之下胪列《左氏》、《公羊》、《穀粱》及胡安国之说,然后自出己见

  • 竹书纪年

    二卷 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因原本写于竹简而得名,亦称《汲冢纪年》。案《晋书·束晳传》,晋太康二年(281),汲县人发魏襄王墓,得古书七十五篇,其中有《纪年》十三篇,今世所行题沈约注,亦与隋志相符。顾

  • 龟山集

    四十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今福建将乐县)人。熙宁九年(1076)进士,调官不赴。学于程颢,颢去世,又学于程颐。闭门不仕十年,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徽宗时,

  • 倪宽书

    一卷。汉倪宽(?-前103)撰。清马国翰辑。倪宽汉千乘(今山东高青北)人。从欧阳生学《尚书》,由郡国推选诣博士,受业于孔安国。为廷尉属官,常以古法决疑狱。武帝元鼎年间,任左内史,奏开六辅渠。元封元年为

  • 缑山集

    二十七卷。明王衡(1564-1607)撰。王衡字辰玉,号缑山,别署蘅芜室主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少年能诗善书,名动海内。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第。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著有

  • 泰山志

    三十卷。清金棨撰。金棨,字戟门,安徽休宁人。旧志泰山者甚多。明朝汪子卿有《泰山志》。后查志隆重修《岱史》,宋涛撰《泰山纪事》,萧协中有《泰山小史》,清朝林杭学则有《泰山辑瑞集》。金棨以旧志皆有不足,因

  • 滥竽斋遗草

    二卷。清张学鸿诗稿。其子张文达属胡九思书以刻石。张学鸿字潜斋,张文达字乐山,胡九思字子寿,号默轩。此书小楷工整,学赵松雪。其诗上卷古体,下卷近体。喜庆二十一年(1816)刻成。摹勒者陈景微,为当时刻石

  • 十三经提纲

    十三卷。唐文治撰。唐文治(1865-1954)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清进士,官户部主事、商部左丞、农工商部左侍郎署尚书。长期从事教育,晚年主讲于国学专修馆。著有《尚书大义》、《诗经大义》、《紫

  • 禹贡因

    一卷。清沈练撰。沈练字清渠,江苏溧阳人,清代后期学者,道光辛巳(1821年)举人,官安徽绩溪训导。本书杂采众家之说,为之删繁就简,成《禹贡因》一卷。因沈氏纯因循旧说,自己不执一论,故书名“因”。本书体

  • 左传真伪考

    不分卷。瑞典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撰,陆侃如(1903-1978)译。高本汉是瑞典语言学家、汉学家。曾任哥德堡大学教授、副校长,远东文物博物馆馆长,瑞典皇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