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沈氏改正揲蓍法

沈氏改正揲蓍法

一卷。近人杭辛斋撰。杭氏同乡沈善登曾著《需时眇言》十卷,论述《周易》之中的象、数、筮,进而阐明《易》之大旨。杭氏以为此书虽精严详密,但叙述过于繁复,使读者很难看懂。故节录其《原筮》一篇中的观点及揲蓍图谱,中间掺杂杭氏心得,辑为此书。可供学易者参考。有1919年、1922年研几学社铅印《易藏丛书》本。1990年学苑出版社出版之《河图洛书解析》亦收入此书。

猜你喜欢

  • 诗古训补遗

    七卷。清黄朝桂撰。黄朝桂,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新宁(今广东台山县境内)人。这本书是他所撰写的《诗》、《书》古训补遗中的一种。编首有光绪十九年(1893)黄氏自序,称阮文达公《诗书古训》,

  • 说文引经互异说

    一卷。清陈瑑撰。参见《说文举例》。陈氏自序谓:“《说文》称经,往往两部互异,亦有一部互异者。近儒钱詹事(钱大昕)之言曰:‘今世所行《九经》,乃汉魏晋儒一家之学。许君生于东京全盛之日,诸儒讲授,师承各别

  • 薛子庸语

    十二卷。明薛应旂(见《薛方山纪述》)撰。此书为他讲学之语,分为二十四篇,各以首二字为名,而每条皆冠以薛子曰。由门人向程作音释。书中主要论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如认为心即道,人心本与天通。圣之所以为圣者,在

  • 皇明法传录

    二十二卷。明高汝栻撰。汝栻字中岩,号时翼,浙江钱塘人。明代之编年史,如陈建《皇明通纪》,编年纪事;卜世昌、屠衡补之,上于隆庆六年(1572);支大伦亦有世穆两朝编年史。汝栻以为皆不详审。《两朝从信录》

  • 方言疏证补

    一卷。清王念孙撰。王念孙生平见“广雅疏证”。是书旨在补注戴震《方言疏证》,间亦订正卢文弨、丁杰两家之说。前列戴氏疏证,后附按语。全书起自卷一“党”条,终于“允”条,计补二十条。为王氏未竟之稿。1925

  • 古今通韵

    十二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生平见“越语肯綮录”。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五部是: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支微齐佳灰为一部、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为

  • 诗传题辞故

    四卷。清张漪(生卒年不详)撰。漪字绿村,直隶怀来(今河北怀来)人,诸生。是书无序例,单就诗传题辞做解。书首列总题,次列分题,又次列篇题。篇题之下,首列小序、朱传,间引《论语》、《荀子》,及司马迁、韩婴

  • 永清县志

    二十五篇,附文征五卷。清周震荣修,章学诚纂。周震荣,字青在,浙江嘉善人,乾隆举人,历任青阳知县、清苑县承、永清知县。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官国子

  • 易律通解

    八卷。清沈光邦(生卒年不详)撰。沈光邦临海(今浙江临海)人,雍正年间任中书舍人。易道阴阳,律吕亦本阴阳,所以二者相互推衍,其道理可通。但易不是为律而作,律也不是为易而作,不能牵合为一。是书引律以合易,

  • 广群辅录

    六卷。清徐汾(生卒年不详)撰。徐汾字武令,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本书为补陶潜《圣贤群辅录》之缺而作。《圣贤群辅录》托名陶潜,实则伪托。本书对陶本西晋以前遗缺者补之,对东晋至明代又续之。但原书本为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