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河源纪略

河源纪略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纪昀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乾隆进士。累迁侍读学士。坐事戍乌鲁木齐,寻释还。复授编修。官至协辨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谥文达。纪昀贯通经史,旁通百家。任四库全书总纂。前编提要,校订整理,皆出其手。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文集》。《河源纪略》故宫博物院影印本,共三十六卷,卷首一卷为御制诗文。其下分七门。一曰图说,为三卷,有河源全图、葱岭河源图、和关河源图、北山河源图、罗布淖尔图、东境北路诸泉图、罗布淖尔东南方浮流沙图、阿勒坦郭勒重源图、河流积石山南会三昆都伦河图、河流绕积石山三面至贵德图、库库淖尔图。又附汉书水经注河源图,及唐刘元鼎出使所穷河源图。二曰列表,为五卷,有河源分合复见表、河源星度表、河源流行方向表、河源古今地名表。三曰质实,为五卷,大旨谓河水发源葱岭,西源为喀什噶尔河,西南源为叶尔羌河,又一源为河关河,三源既合,行经戈壁之北,为塔里木河。东行至罗布淖尔,而伏潜流千五百里,乐南至阿勒坦噶达素斋老流出。是为河水伏流重出之真源。四曰证古,为六卷,一曰昆仑,二曰葱岭河源,三曰于关河源,四曰北山枝河,五、六曰青海重源。五曰辨讹,为六卷,所辨为《山海经》、《史记》、《汉书》、《水经》、《郡国志》、《隋书》等著作中错讹之处。六曰纪事,为六卷,首载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文,末载平定青海告成太庙碑文。余则叙述河水所经各地。七曰杂录,为四卷,凡河流所经,风俗土宜,物产气候,名山胜迹,石刻神象,轶闻琐事,悉附载焉。此书图表明晰,辨说翔实,博引旁征,折衷贵当,展卷了然。

猜你喜欢

  • 遂安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邹锡畴修,方引彦纂修。邹锡畴,乾隆年间遂安县知县。方引彦,遂安县人。《遂安县志》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方舆志,目为沿革、分野、疆域、形胜、乡落、风俗

  • 宁化县志

    七卷,清祝文郁修,李世熊纂。祝文郁,曾任宁化县知县。李世熊,邑人。《宁化县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印。兹篇于建置沿革之利弊损益,反复阐明。有难明处,则加小注以释之。有关诗文分隶各门。艺文则只列书

  • 瘦鹤轩词

    一卷。清赵彦俞(生卒年未详)撰。赵彦俞字次梅,丹徒(今属江苏)人。本书收词一百零六首。彦俞与蒋鹿潭善,年六十,始为词。词颇清空,盖师玉田者。其间广引前人词语,不免有伤体例。

  • 尚书广听录

    五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奇龄尝语其门人:“《尚书》事实乖错,如武王诰康叔、周公居洛邑、成王宁周公、周公留召公,皆并无此事。”奇龄有见于此,欲注《尚书》而未及,乃取旧时杂记编为此书,凡一百四

  • 两浙兵制

    四卷。明侯继国撰。继国,号龙泉,金山卫(今属上海)人。世袭指挥使,事迹不详。此书第一卷首列全浙海图,并附以解说及沿革、兵制。又析浙省十府各为图说,详列兵制、烽堠、倭犯等目。杭州、嘉兴、湖州三府为一图;

  • 易说辨正

    四卷。清程廷祚撰。程廷祚详《大易择言》条。此书为程氏中年所作,作于《大易择言》、《易通》二书之前。后来多附入后两本书中,但也有采取未尽的。《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其一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秋。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 始丰类稿

    十四卷。明徐一夔撰。徐一夔,字大章,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曾为建宁路教授,洪武二年(1369)征修《礼书》,书成,授杭州教授,洪武六年(1373)与修《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以疾辞之

  • 曹太史含斋集

    十六卷。明曹大章(约1568年前后在世)撰。曹大章,字一呈,号含斋,江苏金壇(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以废疾罢。是集凡十六卷。其中文十三卷,诗三卷。其文多为

  • 长江集

    十卷。唐贾岛(779-843)撰。贾岛,字阆仙,又一字浪仙,号碣石山人,范阳(河北涿县)人。早年屡次应考进士不第,遂削发为僧,法名无本。据何光远《鉴戒录》载,贾岛在长安曾为韩愈赏识,授以文法,并令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