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海叟集

海叟集

四卷。《集外诗》一卷。明袁凯撰。袁凯,字景文,号海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因事为太祖所恶,伪作疯癫,以病免归。少时以《白燕》诗得名,人称袁白燕。其诗学杜甫,重在模拟。事迹载《明史文苑传》。其集旧有张祥泽刻本,乃凯所自定。岁久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茫梦里山”。盖以诗用删山韵,而栏字在寒桓韵。不知洪武正韵已合二部为一。袁凯用官韵,非奸韵。“故国飘零事已非”,改为“老去悲秋不自知”。盖以袁凯已仕明,欲讳其前朝之感。不知据陶宗仪《辍耕录》,是诗作于至正末,乃用金陵王谢燕事,下句自明,非为元七而作。至“雨声终日过间门”,改为“雨声随处有间门”。更不知其点窜之意何居。弘治间,陆深得旧刻不全本,与何景明、李梦阳更相删定,题名《瓦缶集》行世。(《在野集》《瓦缶集》皆为《海叟集》的选辑本。隆庆四年(1570)何玄之得张祥泽旧刻,以活字校印百部传之。万历三十七年(1609),张所望复为重刻。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曹炳曾以张本为主,而参以何氏本,正其谬误,并增辑《集外诗》一卷重新刻印。袁印诗取法杜甫,气体较为清健,颇受时人推重。程嘉燧在《列朝诗集小传》中称:“海叟诗,气骨高妙,天然去雕饰,天容道貌,即之冷然。古意二十首,高古激越,雄视一代。七言古诗,笔力豪宕,斟不如意。七言律诗,自宋元来学杜,未有如海叟自然者。”评价虽然有些过誉,但仍可窺见袁凯诗在当时的影响。有副督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猜你喜欢

  • 镫窗丛录

    五卷。清代吴翌凤(生卒年不详)撰。吴翌凤字伊仲,号枚庵,吴县(今江苏东南部)人。嘉庆生员,好学,精于诗,著有《吴梅村诗集笺注》、《与稽楼丛稿》、《唐诗选》、《怀旧集》等书。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没有一定体

  • 南宋杂事诗

    七卷。清沈嘉辙(约1729年前后在世)、吴焯、陈芒光、符曾(1688-?)、赵昱(1689-1747)、厉鹗(1692-1752)、赵信(1701-?)等同撰。沈嘉辙字栾城,焯字尺凫,曾字幼鲁,皆钱塘

  • 诗切

    不分卷。清牟庭撰。庭初名廷相,字默人,山东栖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六十年(1795)优贡,官观城县教谕。该书大旨以为鲁申培受业荀卿门浮丘伯,齐辕固、燕韩婴非别有师授,各就鲁诗自推其意,最后赵人毛苌托名

  • 东溪日谈录

    十八卷。明周琦(生卒年不详)撰。周琦字廷玺,马平(今广西柳江)人。成化十七年(1481)中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曾师事洛阳阎先生,而阎受业于薛瑄。故其学以程朱为本,复性为主。他为人端直谨厚,见重乡

  • 纪闻类编

    四卷。明窦文照(生卒年不详)撰。窦文照,字子明,秀水(今浙江省秀水县)人。万历中官光禄寺典簿。此书共四卷,每卷分六类,大致属格言类书。书末有朱国祚跋,极称窦文照之孝行。内容无甚可采。

  • 杨和甫家传

    一卷。清李岳瑞撰。岳瑞字孟符,陕西咸阳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户部主事。传主杨调元字孝奠,号和甫,贵州贵筑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历任陕西紫阳、长安、华州、渭南等地知县。辛亥革命时,有

  • 大学总论

    一卷。中庸总论 一卷。清唐圻撰。圻字静斋,安徽新安(今安徽来安)人。是书不分章节,道理融澈,脉络贯通,虽着语不多,但义不少漏。论《大学》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上则由外而内,下则由内而外,上则

  • 鳌峰类稿

    二十六卷。明毛纪(1463-1545)撰。毛纪,字维之,掖县(今山东)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第一,累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著有《辞荣录》、《归田杂识》、《密勿稿》。毛纪于明嘉靖三年(1524)

  • 崇阳县志

    ①十卷,清高景之修,汪际炱纂。高景之,字星岩,山东胶州人,进士,官崇阳知县。邑志元以前无从考证。元代邑中隐士严士贞,撰《桃溪百咏》,将邑中乡宦乡贤、山川古迹、忠烈节孝、草木鸟兽、邑中事迹,分题载咏。明

  • 孙公谈圃

    三卷。宋刘延世录所闻于孙升之语。孙升字君孚,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祐年间,官中书舍人,以集贤殿修撰留守南京,后迁天章阁待制。绍圣初,被贬污州。此时刘延世父正知长汀,所以刘延世得以于孙升交游,谈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