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秘藏

清秘藏

二卷。明张应文(生卒年不详)撰,其子张谦德润色之。张应文,字茂实,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号彝甫,又号被褐先生,明万历监生。因科场失意,乃转志于书画、菊兰。张应文博综古今,与王世贞相善,后自家乡徙居长洲,搜讨古今法书名画,著有《张氏藏书》、《清秘藏》等。张谦德即作《清河书画舫》及《真迹日录》的张丑,后改名为张谦德。此书分上下二卷,杂论古玩赏鉴等物,书名《清秘藏》,王稚登序中称取自倪瓒清秘阁之意。上卷分二十门,下卷分十门,其体例略如《洞天清录》,其文则多采前人旧论。如“铜剑”一条,本江淹铜剑赞之类,等等,而于所采,皆不注出处,不出明人著书之习气。其中所列香名,多引佛经;所列奇宝,多引自小说,颇参以子虚乌有之谈,亦不为典据。但其对于一切器玩,皆辨别其真伪,品第甲乙,以及收藏、装裱之类,一一言之甚详,颇有可采之处。卷末记所蓄所见一条,称其所蓄法书惟宋高宗行书一卷,苏子瞻诗草和元赵子昂的《归田赋》。所蓄名画只有唐周昉的《戏婴图》、宋人《罗汉》八幅,《画苑杂迹》一册、元倪云林《小景》一幅而已。而其子张丑即张谦德作《清河书画舫》所列于张应文名下之书、画真迹有三十一种,大概是为夸饰其富而为,不足为信。此书有《知不足斋》本,原附张谦德《真迹日录》之后。另有《藏修堂丛书》本、《翠琅舫馆丛书》本、《美术丛书》本以及明钞本、《四库全书》本等。后人曾将此书析为三卷,改题《筠轩清秘藏》,托名董其昌撰。

猜你喜欢

  • 漆园卮言

    二十四卷。明庄起元(约1625年前后在世)撰。庄起元,字仲孺,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此集大抵为应酬之作,下至吏牍、公移、告示,无不汇录。且编次繁复,目中

  • 曹俪笙行述

    一卷。清曹恩编。恩安徽歙县人,官任刑部员外郎。此书所述为其父曹振镛(1755-1835)生平。振镛,字怿嘉,号俪生。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历任编修、学政、

  • 诗韵释要

    五卷。清周兆基撰,周睢园校订,朱兰重辑。兆基字莲塘,辑《诗韵释要》一书。周氏门人王睢园为之校订,朱兰重辑刊行。清代设科取士,经义策对而外,并重诗赋,是书盖为制举所编。依《佩文诗韵》而使之简约,每韵之下

  • 明苏爵辅事略

    一卷。清苏泽东辑。泽东字选楼,广东东莞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苏爵辅名观生,字宇霖,东莞人。崇祯时曾任户部员外郎。唐王永历时任东阁大学士。唐王死后,他与何吾驺等在广州拥立唐王之弟聿,被封为建明伯,掌兵部

  • 荣木堂赋

    一卷。明陶汝鼐(详见《荣木堂文集》)撰。此集有赋一卷,共六首,分别为《昔游赋》、《哀湖南赋》、《洞庭湖赋》、《汤泉赋》、《荔枝赋》、《小孤山续梦赋》。尤以《哀湖南赋》著称,仿效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的

  • 辩正论

    十卷。唐代释法琳撰。法琳生平事迹详见《破邪论》辞条。法琳为进一步转移当时社会的视听,改变世人对佛教的看法,争取皇上的同情与支持,在继《破邪论》之后,又作《辩正论》十卷。东宫学士陈子良为之作序。《辩正论

  • 别本韩文考异

    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宋王伯大编。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福州(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嘉定七年(1214)进士,理宗朝官至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王伯大认为朱子的《韩文考异》于本集之

  • 伯牙心法

    一卷。明杨抡撰。杨抡号桐庵。又号鹤溆。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书中凡宫音三曲、商音六曲、角音三曲、征音七曲、羽音三曲、商角音三曲、慢宫调一曲、黄钟调一曲、凄凉调一曲、清商调二曲。其中

  • 急救良方

    二卷。明张时彻(生平事迹详见《摄生众妙方》)编。此书专为荒村僻壤之中不谙医术者而著。张氏认为荒村僻壤,医药不便,便将佚名氏《急救方》校正讹误,删补修订,又将己藏之方增之,分门别类,以成此编。书中内容分

  • 菉竹堂稿

    八卷。明叶盛(1420-1474)撰。叶盛,字与中,昆山(今属江苏)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水东日记》、《开封纪行稿》、《叶文庄奏议》等。此稿系叶盛自订编成之本。凡八卷,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