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续志
二卷。清王赐魁修,李如梓等纂。王赐魁,字瀛生,清辽东人,官生,康熙二十二年(1683)来任滁州知州。李如梓,郡人,候选训导。王赐魁,奉檄接辑志书,补所未尽,延李如梓主其事,及诸绅各证所知,加以参订,补增康熙余国志,新增类目,别为二卷,于康熙二十三年而告竣。此志于各目,多有目无书,考其所辑补,以艺文为多,人物次之,选举又次之。总之,此志与康熙余志相去不久,实感续无可续,评其志书,无优劣可言。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王赐魁等增刻本。
二卷。清王赐魁修,李如梓等纂。王赐魁,字瀛生,清辽东人,官生,康熙二十二年(1683)来任滁州知州。李如梓,郡人,候选训导。王赐魁,奉檄接辑志书,补所未尽,延李如梓主其事,及诸绅各证所知,加以参订,补增康熙余国志,新增类目,别为二卷,于康熙二十三年而告竣。此志于各目,多有目无书,考其所辑补,以艺文为多,人物次之,选举又次之。总之,此志与康熙余志相去不久,实感续无可续,评其志书,无优劣可言。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王赐魁等增刻本。
见《任子道论》。
二十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平详见《由拳集》(辞目)。是集为屠隆诗文集。凡二十卷,其中文十二卷,诗八卷。集四卷皆序,表现出屠隆笔
四卷。明张楚叔(生卒年不详)、张旭初(生卒年不详)编选。张楚叔,名琦,号白雪斋主人,又号骚隐居士,武林(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张旭初为张楚叔之从弟,号半岭道人,又号岭樵。张楚叔藏书丰富,精通词曲,撰有《
二十一卷。明田艺蘅(约1570前后在世)撰。田艺蘅,字子艺,钱塘(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田汝成之子。十岁时从其父过采石,即能赋诗,有佳句。后以岁贡生为休宁教谕,不久罢归。著有《田子艺集》,《留青日
一卷。清胡匡衷撰。胡氏另有《仪礼释官》,已著录。《隋书·经籍志》录《三礼目录》一卷,郑玄撰,又称梁弘景注一卷佚亡。今《目录》散存三《礼疏》中。胡氏从《仪礼疏》中钩稽出郑氏《仪礼》目录,并引唐孔颖达、宋
二卷。清查嗣瑮(1652-1733)撰。查嗣瑮字德尹,号查浦,浙江海宁人。康熙庚辰年(1700)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他性格警敏,少时受黄宗羲影响,能解切韵谐声,诗名与查慎行同等。因其弟查嗣庭被奉命派
四十卷。旧本题元青田包瑜(生卒年不详)撰。包瑜字希贤。青田(今浙江瓯海)人。景泰举人,官教谕。著有《周易衍义》。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包瑜《周易衍义》,注曰成化中浮梁知县,因此包瑜应为明代人。视其
一卷。清释行和(生卒年不详)编。行和生平事迹不详。行和所编《径山费隐禅师语录》为语录体佛书。费隐乃是释通容的字,他俗姓何,福清人(今地不详)。幼年遗孤,由其叔父送去慧山出家,后长住天童寺。此语录所记内
二卷。明练子宁(?-1402)撰。练子宁名安,以字行,号松月居士,新淦(今江西新于)人。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授翰林修撰,后迁工部侍郎。建文初(1399年),与方孝儒并被信用,改吏部左侍郎。以贤
三十二种,二百二十二卷。清洪亮吉(详见《春秋左传诂》)撰。洪亮吉著述甚多,有以单行本刊行者,也有辑多种为一帙本,如《续刻北江遗书》,仅收五种,附其子洪贻孙二种。收书最全者则为本丛书,是研究洪亮吉学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