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灵寿县志

灵寿县志

十卷,末一卷,清陆陇其修,傅维樗纂。陆陇其(1630-1692),初名龙其,字稼书,人称当湖先生,浙江平湖县人。康熙九年(1670)举进士,十四年(1675)为嘉定知县。为政清简。二十二年(1683)为直隶灵寿知县。二十九年(1690)为四川道监察御史。三十年(1691),清朝廷征讨噶尔丹,御史陈菁“请行捐纳事例”,陆陇其上疏劝止,引起清朝廷的极大不满。后奉命巡视北城,试俸满后,将其发徙奉天安置。次年,抑郁成疾,卒于故里。乾隆元年(1736),特谥“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阜平百姓还在此地为其置冢,陆氏村民世代守之。陆一生著述甚多,曾撰《学术辨》、《四书大全》、《困勉录》、《三鱼堂文集》、《灵寿县志》、《读武功县志》、《读祁州志》等。傅维樗,灵寿县人,出身监生。灵寿旧志创修于嘉靖年间,残缺不可详考,邑人国学生傅维樗则搜集散失旧闻编辑成书。陆陇其上任后,取其书,稍加更定,前后附以论序,间加按语,康熙二十四年(1685)仲夏纂成。二十五年(1686)刻印。卷首有陆陇其序及凡例、县图。卷末一卷附有条陈、志议、陆陇其《答修志议》专门讨论人物入志问题。该志详略有据,叙事简明。详者如田赋一门,独能备考沿革,不厌其烦,约占全书四分之一。略者如人物门,凡见于正史者皆只述其大概,同时注明出处。此书艺文志对前人著述可采者列为两卷,上卷皆有关一邑利弊,下卷则邑人之言,凡邑人专著皆记其卷数存佚,并利其精要之篇,作为县志实为不易。不足之处为:地理志附以纪事,建置则删去坊表,寺观、风景则全部删去,一字不载。该志刊行后,被视为样板,对后人编纂修志产生较大影响,为清代名志之一。

猜你喜欢

  • 汉魏石经残字叙录

    一卷(排印本)。王献唐(1897-1960)、屈万里(1907-1979)合著。王献唐,名琯,字献唐,后以字行,山东日照人。1929年任山东图书馆馆长,搜罗乡邦文献及钟鼎彝器、泉币、钵印、封泥、石刻、

  • 御制乐善堂文集定本

    三十卷。清蒋溥等奉敕重编。雍正八年(1730)秋,尝订《乐善堂文钞》十四卷。至乾隆二年(1737),又取《文钞》所载存的部分文章,益以雍正十三年(1735)以前之文续著成《乐善堂文集》,以颁示海内,与

  • 道德经注

    二卷。附《阴符经注》一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道德经》流传至清代,为其作注者已达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众家之注各立一说。自清世祖福临始,对诸家之说概而论之。或非以“失其意”,或议为“

  • 徐广晋纪

    一卷。清黄奭辑。徐广(352——425),字野民,东晋东莞姑幕(今江苏常州)人。官至秘书监。著有《晋纪》、《史记音义》。《隋书·经籍志》载该书原四十五卷,《唐书·经籍志》同,《晋书·本传》曰四十六卷,

  • 铁冶志

    二卷。明傅浚撰。傅浚字汝源,南安(今属福建厦门)人,明宏治己未(1499年)进士,官至工部郎中。明武宗正德癸酉(1513年),傅浚负责督理遵化(今属河北省)铁厂,后写成此书。本志共有二十三目,包括“建

  • 毗陵忠义祠录

    四卷。附录一卷。明叶夔(生卒不详)撰。叶夔,字司韶,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成化(1465~1487)中以岁贡生官汝阳州训导。毗陵,常州古郡名,此指常州。该书记载设立忠义祠的过程。宋德祐元年(12

  • 缁衣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

  • 法言集注

    十卷。宋司马光(公元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神宗时,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熙宁间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出外。退居洛阳

  • 竹隐诗草

    一卷。清贺桂撰。贺桂,生卒年不详,字秋安,号竹隐居士,江西永新人,知县龙有珠之妻。清代词人。家中藏书甚丰,贺桂自幼酷爱读书,多通经史。龙有珠到攸县任知县,后返回故里,携家隐居在龙溪,筑楼为舍,并起名为

  • 礼部集

    二十卷。《附录》一卷。元吴师道(1283-1344)撰。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此集原名《兰溪山房类稿》,因师道致仕后授奉议大夫礼部郎中,故易今名。共诗九卷,文十一卷。师道早年受学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