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疮疡经验全书

疮疡经验全书

十三卷。旧本题宋窦汉卿(1186-1280)撰。又名《窦氏外科全书》。实为其裔孙窦梦麟辑自明代以前诸书并增经验方的托名之作。原书约成于明隆庆三年(1569)。后为清洪瞻岩所获,复参考其他刊本,与陈友恭共同校刊、编纂而成,刊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后又附“毒疮秘录总说”一卷。卷一为咽喉、牙、舌诸证,包括缠喉风、乳蛾、喉痹、重舌、木舌、牙宣等;卷二为头面部疮毒,包括发脑、顶门痈、眼丹、面风毒等;卷三为胸腹腰肋部痈毒,包括肺痈、肚痈、乳痈、腑痈等;卷四为手部诸毒疮及搭手、流注、发疗等;卷五为委中毒、臁疮、阴蚀疮、坐马痈、湿毒疔疮等;卷六为腿膝足部诸证,如鹤膝风、跟疽、膝腿毒、诸瘤、鞋带疮等;卷七为大麻风、癞、冷疳、痔漏等;卷八为痘疮形症;卷九为疮疡各种外治法及汤、散、膏、丹诸方;卷十为用药、脉诀、五脏图说、决生死治法;卷十一为杂症奇方;卷十二为怪症及小儿杂症方;卷十三为毒疮证治。书中收录内容丰富,不仅有各种外科诸症的病因、证治、经验,还收录治疗方法。不仅限于外科疮疡的论说,亦涉及五官、皮肤性病、小儿科、诊法及解剖等诸多方面。各病证论、图、方俱全。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内容朴实,论证确切、平正,论题范围十分广泛,选方简明实用,文图并茂,有较高的临床使用和参考价值。然此书亦多附会之处,内容、编次稍嫌庞杂、芜乱。有明三衢大酉堂刻本(残卷)、康熙十五年(1750)五云楼刻本、康熙五十六年(1717)浩然楼五桂堂本重镌本、清经元堂刻本。

猜你喜欢

  • 灌香草堂诗初稿

    一卷。清吴兰畹撰。吴兰畹,字宛之,江苏常熟人,员外郎吴廷钤之孙女,浙江巡抚宜兴任道熔之继妻。清代诗人。《闺秀诗话》谓其“幼承重闱之训,习诵汉魏人诗,并习分隶,画则临仿南田。时值咸丰兵乱,于归后,思亲忧

  • 嘉树山房集

    二十卷。《外集》二卷。《续集》二卷。清张士元(1755-1824)撰。张士元,字翰宣,一字翰生,号鲈江,震泽(今江苏吴江)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喜欢古文辞,与王芑孙、秦瀛、陈用光共同研究古

  • 七子诗选

    十四卷。清沈德潜(1673-1769)编选。(生平见《古诗源》条)沈德潜晚年选编其门下士吴地七人之诗成此书。其中有:王鸣盛《耕养斋集》二卷,吴泰来《古香堂集》二卷,王昶《履二斋集》二卷,黄文莲《听雨斋

  • 岛夷志略

    二卷。元汪大渊撰。大渊字焕章,江西南昌人。他“当冠年尝两附舶东、西洋,所遇辄采录其山川风土物产之诡异,居室饮食衣服之好尚,与夫贸易赉用之所宜,非其亲见不书,则信乎其可征也”。(张翥《〈岛夷志略〉序》)

  • 金华文略

    二十卷。清王崇炳(详见《金华征献略》)编。此集所收均为金华一郡之文。上自汉尚书杨乔,下迄于清朝徐腾,共收一百十七家,而王崇炳之文亦录其内。据集前《凡例》称,所取《金华文征略》十之有五,《金华文统》十之

  • 愧非集

    十四卷。明马攀龙(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马攀龙,字冲霄,号愧非子,山东阳信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举人。官礼部主事。此编凡《谈略》四卷、《乾坤逆旅集》一卷、《漫稿》一卷、《游涉稿》一卷、《游林

  • 雁荡山樵诗集

    十五卷。明章玄应(约1475年前后在世)撰。玄应,字顺德,东瓯乐清(今浙江乐清)人。生卒年不详。恭毅公章纶长子。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任南京礼、工二科给事中,累官至广东布政使。其孙朝凤任福建佥事

  • 东原录

    一卷。北宋龚鼎臣(1010-1087)撰。龚鼎臣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历官起居舍人、谏议大夫、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改大中大夫、提

  • 新宁县志

    二十六卷首一卷,清张葆连修,刘坤一等纂。张葆连,汾阳人,曾任新宁县知县。刘坤一(1830-1902),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咸丰五年(1855)率团练从清军镇压太平军。后从族侄刘长佑编入湘军,

  • 中州全韵

    一卷,明范善溱撰。范善溱字昆白,少居疁城(今江苏嘉定),长游姑苏(今江苏苏州市),或许来过北方。大概是明末人。《中州全韵》有燃藜居士序,云:“昔周宪王作南北曲百阕,脍炙人口:李献吉诗云:‘齐唱宪王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