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房稿
十三卷。清李振裕(约1685前后在世)撰。生平见《别本白石山房稿》(辞目)。本集有诗三卷、文九卷,又附江南所作诗一卷,为李振裕督学江南时所刊。前有施世纶、汪琬序。施世纶序中只述政绩,不涉及文章;汪琬《序》称其“工于台阁体”,似颇有微词。有清刻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十三卷。清李振裕(约1685前后在世)撰。生平见《别本白石山房稿》(辞目)。本集有诗三卷、文九卷,又附江南所作诗一卷,为李振裕督学江南时所刊。前有施世纶、汪琬序。施世纶序中只述政绩,不涉及文章;汪琬《序》称其“工于台阁体”,似颇有微词。有清刻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二十八卷。明释正勉、性通同编。其收集编辑则是释普文。普文,字理庵,正勉,字道可,均嘉兴(今属浙江嘉兴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性通,字蕴辉,应天(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二十八卷,所收录都是释家子
一百卷。《私录》二卷。元吴澄(1249-1333)撰。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宋咸淳间举进士不中,还乡筑草屋讲学,人称草庐先生。入元为官,至翰林学士,以经筵讲官主修《英宗实录》。此集前九十卷
六卷。清钱在培撰。钱在培字苍益,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首有雍正丁未(1727年)汪惟宪、程川二人的序文,又有“凡例”四则。卷一是《虞书》,卷二《夏书》,卷三《商书》,卷
十六卷。清徐景,曾纂修。徐景曾字省庵,江苏武进人,曾任顺德知府。《顺德府志》曾多次重修。乾隆十二年(1747)徐景曾任顺德知府后,参照《畿辅通志》及邻府所修《广平府志》,重新纂辑志书。乾隆十五年(16
十二卷。清钱澄之(1612-1694)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钦光,自号田间老人。安徽桐城人。家世学易,明诸生,又曾经问道于黄道周。初撰一书,名为《易见》,因其避兵于闽地,失掉原本,后追忆其意撰一编,名为
十二卷。明吴桂芳(?-1518)撰。吴桂芳,字子实,新建(今江西南昌市)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历杨州知府,御倭有功,迁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著有《师暇裒言》。是集凡十二卷
一卷。附性理渊源撮要 一卷。朝鲜柳崇祖撰。崇祖字宗孝,又字真一齐,号石轩,朝鲜金州人。成宗壬辰进士,己酉文科。官至成钧馆事。是书取《大学》明明德,作新民,止至善,使无讼,格物致知,慎独,正心修身,齐家
二十四卷。明胡广(1369-1418)等奉敕撰。据《明成祖实录》,永乐十二年(1414)命胡广、杨荣、金幼孜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胡广,字光大,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二年(1400)廷试第一,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调元藏书极富,涉猎颇广,自经史百家、音韵小学都有所撰述。此书共四卷,列举《左传》的要点,进行阐发,有独到的见解。他对《左传》史实,分条加以考据评论,往往发前人之未发
二卷。近人华学涑辑。参见《秦书集存》。是书旨在考察秦书八体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发展演变的始末。八体之中,只有小篆和隶书留存而应用,而大篆(即籀文)、刻符、虫书、摹印、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