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笺

礼笺

三卷。清金榜(详见《周易考古》条)撰。金榜治礼宗郑玄,采集旧闻,摭拾秘笈逸文要义,著述而成。书首有大学士大兴朱珪《序》,《序》言“新安金君,枕葄六经,尤邃于《礼》,以郑氏书为言《礼》者之舌人,而病贾、孔二疏,不能补其漏疏,宣其奥密,非善译郑氏者,乃自著论数十篇。大而天文、地域、学校、郊庙、明堂,以及车旗器服之细,罔弗贯串群言,折衷一是。第祖郑诗笺毛之义,名曰《礼笺》,录以示余。余叹其词精义核,不必训诂全经,而以之宣译圣典,不失三代制作明备之所在。余经学疏陋,读此书,其言‘司马法有正卒羡卒之分’,‘三江汉为北,岷为中,浙为南’,‘秦正月用亥’,‘禘兼天地人’,皆于夙所见合。君养疴林泉,多暇日,读书实事求是。所诣益深,当更取诸经之疑义而译之,为学者之矩臬”等等。末题“乾隆五十九年八月朏,大兴朱珪于粤东抚署之存得斋”。此书共三卷。分别为:卷一自“九赋九式”至“凫氏为钟”,凡十五条,皆辨释《周礼》;卷二自“金奏肆夏”至“阴厌阳厌”,凡十七条,皆辨释《仪礼》;卷三自“旬之外远某月”至“反三年之练葛”,凡十六条,皆辨解《礼记》。概以郑注为主,曰《礼笺》者,仿郑笺诗作《毛传》。如《九赋》之解,孙氏《正义》,亦间采金说。释“九式丧荒”,谓“当从《大府》作《丧纪》”,谓“凶荒事出非常,不可预为节度”,孙氏《正义》引之。释“军赋”,谓“凡令民赋以地与民制这”,其言“用民之数与《小司徒》上、中、下地可任人数本相出入”。此引《左传》可证,子产曰:“孔张有禄于国,有赋于军,则有禄田,即有军赋”。释《仪礼》“为人后者于兄弟争一等”一节,据贺循为“后服”议,认为“后之子兄弟若子”,遂改经文。胡氏《正义》,谓“戴氏校《仪礼集释》,程氏《丧服》足征《记》因之”。说虽异,皆以《石经》为误。卢氏详校阮氏《校勘记》,亦用金说。胡氏力引凌氏《说辟》是此书“改经”之非,认为“《通典》刻易淆,未可据以改经”。则此书可议,尚不止此。又释《小功章》“君子子为庶母慈己者”,胡氏《正义》取此书“适子妾子同”之说,而不取“君专指士”之说。至若释《月令》“毋失经纪,以初为常”,认为是“后世所谓岁差”。古人已深明其故,且作为《令》申告流传,其后畴人子弟分散,其学不传。而金还认为“不传”之故,是“孔疏分释之误”,则确有特识。此外辨释亦多创新义,清代研究《三礼》者极多,此书可谓注疏中之佼佼者。有《皇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大戴礼解诂

    十三卷。清王聘珍(详见《仪礼学》)撰。是书首有阮元、汪廷珍、凌廷堪、汪廷儒四篇序文,其后为自叙。阮元序略言:“南城王君实斋,著《大戴礼解诂》十三卷,《目录》一卷,其言曰:‘大戴与小戴同受业于后仓,各取

  • 嵩阳学凡

    六卷。清代景日昣撰。景日昣字东阳,登封(今属河南)人,康熙进士,官至户部侍郎,著有《说嵩》、《嵩岳庙史》等书。全书依据《大学》中的八条目分八类目,每类目下又分出子目至数百条,每条目下摘列了诸儒家的语录

  • 文章正论

    十五卷。《续论》五卷。明刘祐编。刘祐,莱州(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大同巡抚。是书录起自《左传》迄于元末之历代古文。以足垂法戒者为正论,以词胜而理未足者为绪论。自序

  • 促织

    其一一点光分草际萤,缫车未了纬车鸣。催科知要先期办,风露饥肠织到明。其二水碧衫裙透骨鲜,飘摇机杼夜凉边。隔林恐有人闻得,报县来拘土产钱。

  • 望三益斋烬余吟

    二卷。《词草》一卷。《公余吟》二卷。《归田诗草》一卷。《谢恩析子》一卷。《杂体文》四卷。《读诗一得》一卷。《试帖》一卷。清吴棠(生卒不详)撰。吴棠字仲宣。江苏盱眙人,举人。补江苏桃源县知县。咸丰年间累

  • 屏山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张曾敏纂修。张曾敏,曾任屏山县知县。《屏山县志》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共八卷首一卷。卷首凡例、姓氏、图考。正文分为:卷一,舆地。卷二,建置、赋役。卷三,学校。卷四,秩官。卷五,选

  • 放猿集

    一卷。《桐江集》一卷。《江山风月集》一卷。附《船庵词》一卷。清潘曾沂(1792-1852)撰。潘曾沂,原名遵沂,字功甫,别号小浮山人。江苏吴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五应礼部试而不第。道光五

  • 东郭记传奇

    二卷。明孙仁孺(约1612年前后在世)撰。孙仁儒号峨嵋子,亦称白雪楼主,四川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清无名氏《传奇汇考》著录为无名氏作。万历本封页题峨嵋子评点,卷首序文署款云“峨嵋子书于白雪楼”,末有方印

  • 捧月楼绮语

    八卷。清袁通(生卒年不详,当为乾、嘉间人)撰。袁通字兰村,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袁枚之子。工填词,辑有《饮水词抄》,著有《捧月楼词》。袁枚以诗古文,雄踞一代,独生平未尝为词。袁通甚好填词,故以其余力,

  • 礼记附记

    六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翁方纲,字正三,一字忠叙,号潭溪,一号书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家境贫寒,天资聪颖,十一岁中秀才,十四岁中举人,十九岁成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司业、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