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易读

礼记易读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是《礼记》的简编本,为举业而制定。书首有序(曰志远堂主人题)。序云:“《礼记》四十九篇,除《大学》、《中庸》,其四十七篇,统计实九万三千七百五十七字。诸家多有撰本。然或失则太繁,或失则太简。且便于读者,不详于解,详于解者,又不便于读,难得善本。故初学通习五经至《礼记》则束手。兹斟酌繁简之间,共选四万五千九百一十五字,视全文尚未及半,而经之菁华,已卒于是。加以字音旁注节旨,注未足者,于顶上补之,名曰《易读》,诚初学之珍本。读者先熟此,复通诸全经,亦盈科后进之之一道云云。”作者于序中言明创作意图。《礼记》自明以来,士子趋重举业,于《丧礼》、《丧服》诸篇文字均束之高阁,《曲礼》中诸篇文字,间或涉及“丧礼、丧服”,亦多作删削。是书对《檀弓》、《三年问》中涉及“丧礼”文字未曾全删,而《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三年问》等篇则所录太少。《奔丧》、《问丧》、《服问》等篇,则无一字。亦如明代以来以举业为目的撰述《礼记》者之风格。是书为清中叶以后一时流行之本,有专诵此者,有就全书照此钩工而读者。诸经文字中,以《左氏春秋》及《礼记》最繁琐难读,唐人谓之大经,清代亦有撰《左传》易读本,与《礼记易读》遥相呼应。考《礼记易读》全书,撰书人有一定学识水平。如书首序后,首列唐《礼记正文》孔颖达之说,次列《隋书经籍志》所载,及宋程子朱子之言。皆能粗略探源溯流,采撷精华,自非无知无识之人所能做到。每篇首释篇名,多据陈澔《集说》,又如《王制》为汉文令博士作,《月令》是吕不韦集之类,皆采汉儒旧说。其他解释,则多从陈澔《集说》。此书以义理为宗,考据亦有一定份量,但不是作者着意追求的。作者不著己之名姓,是顾虑因删经而被指责。实则此注经之法肇始于明代,清人不过沿袭而已。举业盛行时,此书风行一时,流传甚广,足见书之简约精审,易读实用,颇得众人喜爱,有一定价值。此书有光绪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春秋牒例章句

    一卷。汉郑众(?-83)撰,清马国翰辑。郑众字仲师,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兴子。年十二从父学《左氏春秋》,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建初六年为大司农,其后受诏作《春秋删

  • 兵经百篇

    见《兵经》。

  • 说左

    一卷。清宋在诗撰。在诗字雅伯,号宜亭,晚号野柏老人,安邑(今山西运城)人。康熙辛丑(1721)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宜至鸿胪寺少卿。著作除《说左》外,尚有《读诗遵朱近思录》、《论语赘言》、《说孟

  • 禹贡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

  • 胡仲子集

    十卷。明胡翰(1307-1381)撰。胡翰,字仲子,一字仲申,浙江金华人。洪武初,以荐为衢州府(今浙江衢县)教授,后召修《元史》,史成,赐金帛归,其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集乃其门人刘刚及浦阳(今浙

  • 春秋通说

    十三卷。黄仲炎(生平不详)撰。黄仲炎字若晦,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穷经笃古,老而不第。黄氏不是朱熹门人,但其说却以朱熹为宗。黄氏认为:“《春秋》者,圣人教诫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

  • 周程张朱正脉

    无卷数。清代魏裔介(1616-1686)撰。此书首先辑录了周敦颐《太极图说》,其次辑录了张载的《西铭》、《东铭》,再次辑录了周汝登所辑的《程门微旨》,第四部分辑录了清代孙承泽所辑的《考正晚年定论》、《

  • 公羊传补注

    一卷。清姚鼐(详见《左传补注》)撰。该书是作者所撰《三传补注》中的一种。姚鼐于《春秋》三传不主一家之说,《三传补注》往往引三传之说进行互证,择其义长者从之。《公羊传补注》认为何休《春秋公羊解诂》所载多

  • 阴符经解

    ①一卷。旧本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此书始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录为《集注阴符经》一卷,题太公、李筌、杨晟等十一家注,无集撰者姓名。宋人研究著录《阴符经》,据十一家注

  • 偶存草堂集

    六卷。清林之茜(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林之茜字素园,山东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林之茜寓居孝感,工诗,著有《偶存草堂集》。是集凡六卷。前有杨梦琬序。其诗取法在中唐、南宋之间,虽较清丽,然摹拟之痕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