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要义

礼记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条)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提要》一篇进呈,原书三十三卷,失去一至二卷。始知尚存残本。此本光绪丙戌苏局用姚氏咫进斋所藏影宋抄本校刊。前有拜五经斋主人锡寿《识》语,称“己已秋得宋雕本《礼记要义》”,当即姚本所从出。又称“凡此本与俗本异者,必与山井鼎所据足利本同”,已不尽核。又称“读经有疑义,能旁通博引,折衷于至当,往往若符节然”,尤为不合。又“了翁是书,初未参加一语,又称《群经转刻》,”纰缪益多。”乃叹此等书固天壤之鸿宝”。又有“阮元《提要》,乃校刊时所加”。凡《九经要义》,《宋史·艺文志》著录外,《读书附志》诸书不载,《内阁书目》所列已有缺佚,以及虞集有《序》、方回《跋》。“了翁所撰《周易集义》,亦及诸经《要议》,言之綦详”。又谓“诸经注疏,自宋递传至今,脱文伪字不可胜举。了翁所据犹宋时善本,足资纠订”。此说甚是。而谓“《礼记》孔疏文繁义富,未易得其崖略。了翁删汰过半,颇为精允”。则亦未尽然也。《要义》为谪居靖州时所作,读经自课,摘要以便检阅,也并无删订之心;故每篇各为条目,经文注文皆缺略不完整,又不很依经顺序。《宋史本传》曰“要义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提要》于《易要义》曰:“翦除支蔓,独撷英华”。于《书要义》曰:“汰其冗文,使精华毕撷”。确有言过其实之嫌。何云“订定略载经注,注姑弗论。经岂有冗蔓精华之别,倘谓经注因订正义而及。则有但引经注而不及正义者,将何以说。甚矣读书心细者之难也。唯其所据为宋本,与今本异同处,直一字一缣。阮元撰《校勘记》,尚未得是书,故引卫氏《集说》而未及此”。今据阮刻注疏本,姑就第三卷校之。如注文“居,读为姬姓之姬”。此本同,足利本“为”作“如”。(按“读为”者易其字,“读如”者拟其音。似足利本为佳。但岳琦本卫湜《集说》作“为”)“凡棺因能湿之物”,“因”作“用”,与足利本同。“诔其行以为谥也”,此本同,足利本重诔字。(按下“诔”字当为“累”。)“尼父因其字以为谥”,此本同,足利本“其”作“且”。(按“且者荐也”,似足利本长,岳本亦作“且”)可见锡寿之说并未“尽核”。疏文则“乾为君为父”,此本“君”下无“为”字。“其文开广”,此本“开”作“既”。“或谓雉鼻耿介”,此本“鼻”作“性”。“曾子重其郭而轻其禄”,此本“郭”作“身”。“故郑云二十六月也”,此本“六”作“七”。“郑注娣姒妇者”,此本“注”下有“云”字。“进退无理”,此本“礼”作“理”。“须有赗赙”,此本“赗”作“赠”。“小敛则改袭裘而加武与带经矣”,此本“袭”下无“裘”字。“互说是也”,此本“互”作“元”。“不设碑繂,不设碑繂不备礼”,此本无下“不设碑繂”四字。“马鬣之上”,此本“”作“”。“黄拾裹也”,此本“拾”作“祫”。“上有杭席故也”,此本“杭”作“抗”。此类大致与惠栋校宋本、山井鼎引宋板同。其余校不胜校,亦非片纸所能容。然仅此已足可见此书之梗概。光绪间苏局重刻阮本《十三经注疏》,曾用《要义》校勘。凡阮本空圈仍之,从《要义》发现者加以实圈。了翁有《鹤山全集》,其经学主要在《周礼折衷》中见之。此书有江苏书局本。

猜你喜欢

  • 左传人名备考

    不分卷。清赵宗侃撰。宗侃,钱唐(今浙江杭州)人。该书考证《左传》中的人名,对于同名异人、异名同人尤加注意。该书有清道光己酉(1849)凤樵书屋刊本。

  • 周易本义阐旨

    八卷。清胡方撰。方字信天,一说字大灵,广东新会人,一说广东番禺人。岁贡生。胡氏死后数十年,其玄孙捷登将此书的家藏抄本示与观察使卢观恒,后经卢氏编校刊行。全书分上、下经,各有一至四卷,全书共八卷。书中先

  • 易经辑疏

    四卷。清黄家杰撰。黄家杰,江西临川人。其书删去了邵子的横图,认为这是邵子之易,不是羲、文之易,而不免仍用先天之说。又认为来知德的卦错、卦综,胜于卦变,而不免仍用卦变之说。其自序称,“来易恐不近于举业”

  • 思贤录

    《思贤录》五卷,《续录》一卷,并为明谢应芳(1296-1392)撰。谢应芳字子兰,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笃志好学,尊奉程朱理学,终身不仕,自号龟巢老人。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怀古录》、《辩惑编》

  • 后画品录

    见《续画品》。

  • 北海经学七录

    十一卷。清孔广林(见《六艺论》辑。按此书即《郑志》,为《北海经学七录》第七种,后编入《通德遗书所见录》,为第十七种。《所见录》有嘉庆十八年(1813)孔氏后记,云:“岁在甲午(乾隆三十九年)辑《易注》

  • 庸吏庸言

    二卷。清刘衡撰。刘衡,江西南丰县人。嘉庆五年(1800)由副贡生考充官学教习,历任广东新兴及四川垫江、梁山、巴县等县知县。道光十年(1830)官至河南开归陈许道。书前有作者自序和郭尚先、吴寿椿二序。据

  • 增寿千字文

    一卷。清冯嗣京(生卒年不详)撰。嗣京字又三,号留士,又号柳墅,浙江桐乡人。康熙中岁贡生,官湖州府长兴县训导。著有《因树屋小草》、《梓红亭游稿》等。是编因周兴嗣《千字文》重一“洁”字,安章布句亦嫌无伦次

  • 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

    八卷。元刘贞仁撰。刘贞仁事迹不详,仅从卷首题名得知。据《元史·选举志》记载,元代科场考试共三场。汉人、南人的第一场是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各治一经。第二场是古赋诏诰章表。第三场是策一道。可见“诗义”

  • 平远山房法帖

    六卷。清李廷敬辑。此帖主要收宋、元、明人墨迹。宋苏、黄、米、蔡之书皆有,惟黄山谷《为巽上人作小疏》十余行为真迹。蔡襄第二札临仿尚有规模,其余则无一真迹。赵孟頫书只有《天冠山玄州十咏》稍近似,其它亦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