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神农本草经疏

神农本草经疏

三十卷。明缪希雍(详见《先醒斋广笔记》)撰。又名《本草经疏》。缪氏医术精湛,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他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为纬,历三十余载,撰成此书。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大观证类本草》,部分混杂者,为之补正。刊于天启五年(1625)。其取名缪氏曾称“本草出自神农,譬之五经,增补别录,譬诸注疏,故名。”此书分本草为十部,卷一至卷二为续序例上、下。续序例上对药之性味、主治、七方十剂、五脏苦欲补泻等作了论述。续序例下,分阴阳表里虚实、五脏六腑虚实、六淫、杂证、妇人、小儿、外科七门。卷三至卷三十,按《大观证类本草》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米谷、菜等十部,共载药物一千四百余种。此书为缪氏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与阐发,以及一生药学经验之总结。缪氏在此书中对中药的作用,相互间作用的差异,每位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应用禁忌,一一加以说明。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用药原则及药物的具体运用。此书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比较,李氏《本草纲目》以品种的齐全、部类的系属、采制的鉴定、功用的综述性等取胜,而此书则以述功寻验,明其所以然,条分缕析,发其隐微之旨为佳。是一部深刻而系统论述中药药性理论的巨著,对我国药物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使我国的本草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研究药物的效用发展到重视中药药理的研究阶段。清代著名药学家吴仪洛云:“缪氏之《经疏》,不特著药性功能,且兼其优劣,其中多所发明。”缪氏自序称:“据经以疏义,缘义以致用,参互以尽其长,简误以防其失。”足见此书宜于实用。有明天启五年(1625)绿君亭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辛卯年(1891)池阳周氏校刊本。

猜你喜欢

  • 法帖释文考异

    十卷。明顾从义编撰。顾从义,字汝和,上海人。嘉靖中,授中书舍人,直文华殿。隆庆初,以预修国史成,升大理寺评事。此书乃《淳化阁帖》的释文。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辨其伪谬,析其异同。依阁帖原本的次序,编辑成

  • 班马字类

    五卷。宋娄机(1133-1211)撰。娄机字彦发,嘉兴(今属浙江)人。书成于淳熙八年(1181),时人楼钥、洪迈先后为之作序。娄机采录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中的古字僻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韵编次而

  • 名物考

    十卷。明刘侗(生卒年不详)撰。刘侗著有《帝京景物略》。此书分二十三部,后附《物理考》、《通微志》二篇。全都是采辑类书而成。

  • 来云阁诗稿

    六卷。清金和(1818-1885)撰。金和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擅诗,诗多长篇,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其诗篇多为反映社会政治之作。著有《秋蟪吟馆诗钞》。此编分六集。《然灰集》:撰者自

  • 法藏碎金录

    十卷。宋代晁迥(生卒年不详)撰。晁迥“受学于王禹偁,以文章典瞻擅名。而性耽禅悦,喜究心于内典。”此书于宋仁宗赵祯天圣五年(1027)撰成,实乃晁迥告老还家而作。他除撰有《法藏金录》外,还撰有《昭德新编

  • 春秋董氏学

    八卷。清康有为(详见《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撰。作者认为《春秋》一书专为改制而作;《春秋》改制,在义而不在事与文;《春秋》之义,在口说而不在经文;《公羊》家详素王改制之义;《春秋繁露》得孔子立制之本;文

  • 退学录

    二卷。清叶大庄撰。叶大庄生平事迹详见《丧服经传补疏》。此书正题《退学录》,副题《偕寒堂校书记》。为杂校古籍、明其训诂之作。全书二卷,凡分《穆天子传》三十条,《大戴礼》十八条,《国语》四十四条,《六韬》

  • 石头记

    见《红楼梦》。

  • 易卦考

    一卷。清范尔梅撰。此书亦是范氏的读书札记之一种。此书首论河洛,认为河洛四位之相合,与羲卦四象之相合,其数历历不爽,因而圣人因图书而作易;其次考订先天卦变,认为京氏之八卦分宫次序乃后天之卦变,因改定八宫

  • 简阳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林志茂修,汪金相、胡忠阀纂。林志茂,曾任简阳县知县。汪金相,邑人,胡忠阀,汪金相门人。《简阳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天文篇、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