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芝室古文
十三卷。清杨彝珍(1807-?)撰。杨彝珍字湘涵,一字性农。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官兵部主事。彝珍文集若干卷,语高而旨深,词句刻深。因旧刻漫患讹舛,琪光等儿、孙、曾孙八人为其稿重新校字刊刻,由其婿阎镇珩辑成《移芝室古文》十三卷,其内容有颂、记、序、论说、书后、传状、墓表、墓志、祭文、杂著、家传、告文、碑,共辑一百九十四篇,后附补编颂序等三十二篇。今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十五年(1889)刻本行世。
十三卷。清杨彝珍(1807-?)撰。杨彝珍字湘涵,一字性农。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官兵部主事。彝珍文集若干卷,语高而旨深,词句刻深。因旧刻漫患讹舛,琪光等儿、孙、曾孙八人为其稿重新校字刊刻,由其婿阎镇珩辑成《移芝室古文》十三卷,其内容有颂、记、序、论说、书后、传状、墓表、墓志、祭文、杂著、家传、告文、碑,共辑一百九十四篇,后附补编颂序等三十二篇。今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十五年(1889)刻本行世。
十四卷。清陈裔虞纂修。陈裔虞,陕西蒲城人,乾隆二十七年八月任县令。明宣德间韩晞纂县志,久已不传。崇祯三年(1630)韩日缵手辑成书,县始有志。康熙间县令陶敬续修。陈裔虞任博罗知县,适逢修郡志,令所属预
见《元朝秘史》。
《古书句读释例》之初名,见“古书句读释例”。
二卷。明夏树芳撰。夏树芳,字茂卿,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生卒年不详。夏氏为万历年间举人,除著有《茶董》一书外,还著有《栖真志》、《法喜志》、《奇姓通》等书。《茶董》的主要内容是杂录南北朝至宋、金时期
二十七卷。明赵彦复(约1619前后在世)编。赵彦复字微生,河南杞县(今开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是编选中州之诗凡九家,李梦阳五卷、何景明五卷、王廷相一卷、
三卷。撰人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谓其书,引《中庸》冠以《礼记》,知为宋人所作。又谓称齐桓公为齐威公,知为南宋人所作。书中所征引书籍,如苏轼《东坡集》、苏辙《栾城集》、魏泰《临汉隐居诗话》等
无卷数。明孙悫撰。悫字士先,华容人。是书乃根据《旧唐书》、《新唐书》改写而成,主要因二书互有舛谬,故予以纠正。其体例参取编年、纪传二体,以诸臣列传分附于本纪之后,盖仿前代实录附载诸臣列传之例,其它如表
八卷。靳辅撰。靳辅(1633-1692),清辽阳(今属辽宁)人。隶汉军镶黄旗,字紫垣。顺治六年(1649)由官学生笔帖或选为翰林院编修,后考授国史院编修。康熙十年(1671)巡辅安徽,十六年任河道总督
宋蔡沈(1167-1230年)撰,清张文炳校刊。蔡沈字仲默,建阳(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学者。隐居九峰,学者称为九峰先生。曾师事朱熹。主要著作有《洪范皇极》、《书集传》、《蔡九峰筮法》等。本书卷首有张文
八十卷。清何秋涛撰。何秋涛(1824-1862)字愿船,福建光泽人。道光年间考取进士,授刑部主事,曾主讲于保企莲池书院。何秋涛关切时政,尤重边疆史地研究,曾撰写《北徽汇编》记述上自汉晋下迄道光时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