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笔记

笔记

二卷。清代程大纯撰。程大纯字汉舒,孝感(今湖北中部)人,官至黄冈县教谕。此书是作者讲学时的笔记。全书认为陆王一派学说虽有些“矫枉过正”,但与那些“口耳之学”相比,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一卷。明连镶(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连镶,字抑武,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安陆县知县。连镶就自己的生平见闻著《笔记》一卷,分为两京旧闻,先辈故实,乡邑旧事,宦游约纪,随手笔余五个门类,书末还附录了一部倭蛮纪略,多是传闻之词。《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巡抚采进本列入存目。

① 又作《宋景文公笔记》、《宋景文笔记》。三卷。北宋宋祁(998-1061)撰。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徙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进士。历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卒谥景文。著作尚有《宋景文集》、《益部方物略记》等。宋祁博学多才,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关心时事事物,所见所闻,一有心得,即笔录成篇,日积月累,完成此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曰《释俗》,于当时社会风俗,包括官员服饰、写书用纸、俚语音乐及遗闻轶事等,无不记载。中卷曰《考订》(《丛书集成初编》本作《考古》)多正名物音训,裨于小学者为多,亦间及文章史事。下卷曰《杂说》,凡有关治国之道、君臣关系、为人处世等,无不记载,主要是为教子而书。后分《庭戒诸儿》、《治戒》、《左志》、《右铭》几个部分,分别论述,结束全书。这几个部分与上体例不甚相同,《四库全书总目》“未审为祁平日预作,为其后人附入也?”给后人留下一个小小的疑问。书末有宝庆二年(1226)上虞李衍跋,称其书可疑者七事,如以骨朵为胍,不知朵为字之讹;以鲍照作昭为误,而不知唐避武后之讳;以牛耕始汉赵过,而不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冉耕字伯牛,古犁字文亦从牛;以栘为开而反合,而不知为郁李;以臣瓒为于瓒,而不知郦道元《水经注》称薛瓒;以朴无樸音,而祁所预修之《集韵》实有蒲候、匹角二切;以卯本柳字,而不知实古卿字等等。李衍所言多中其失,但瑕不掩玉,全书大致考据精详,非他说部游谈之书可比。其中,如论《汉高祖吕后》一条,后为苏洵撰写高祖论所采纳。又如萧该《汉书音义》为颜师古所未见者,亦赖此书存其略。所书有补于史,亦有鉴于后人,可资参阅。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作《笔记》三卷,《百川学海》、《学津讨原》、《湖北先正遗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宋景文公笔记》三卷,《反约篇》、《榕园丛书》本作《宋景文笔记》三卷,《学海类编》作《宋景文笔记》二卷,《唐宋丛书》、宛委山堂《说郛》本作《宋景文公笔记》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笔记》不分卷。② 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止二卷,取杂事碎语,钞录成帙,略无伦次,惟所载陆完《跋颜书朱巨川告身》一篇,即:“停云馆朱巨川告,刻邓乔二跋。余藏又有陆太宰完题,不及刻,跋云:‘此唐德宗建中三年六月给授中书舍人朱巨川告身符,年月之上,用尚书吏部告身之印,计二十九棵。世传有颜鲁公书。按唐式书符,令史事也。代宗之丧,鲁公以礼、吏部尚书为礼仪使,杨炎恶其直,换太子少师领使事。及卢杞益不客,改太子太师,并使罢之。是时适在闲局,而其忠义书法,巍然为天下望。巨川欲重其事,特求公书,犹今士大夫得请诰敕封赠,多请善书者操笔,同一意也。米元章书史载朱巨川告颜书,其孙灌园持入秀州崇德邑中,余以金梭易之,刘泾得余颜告,背纸上有五分墨,装为秘玩。王诜笃好颜书,遂以韩马易去。此书今在王诜处。《宣和书谱》载颜书,亦有朱巨川告,今卷中并无宣和印记,独存梁太祖御前三印,前后压缝有宋高宗乾卦绍兴印耳。……。”此跋为《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诸书所未收,可以备各家之参考。另外也有一些关于古今人物、事件等杂事的记载,如“太宗白沟河大战,阵亡军士,积骸遍野。上念之,命收其头骨规成数珠,分赐内宫念佛,冀其轮回。又有脑骨深大者,则以盛净水供佛,名天灵碗。”凡此种种,略可窥见史事前后之一斑。此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猜你喜欢

  • 倚晴楼诗余

    四卷。清黄燮清撰。生平籍里见《倚晴楼诗集》条。集卷一辑词牌“疏影”,题为《题张松溪泰初花影吹笙图》、词牌“念奴娇”,题为《题诸子良嘉果枣花谦学拍图》、词牌“齐天乐”,题为《七月既望偕陈湘鱼作敬吴仙延变

  • 孔氏谈苑

    四卷。旧本题宋孔平仲(见《珩璜新论》)撰。此书所录多为当时琐事,但所载的人或事,多于史实不符之处,漏洞百出。所以关于此书的真伪颇有疑问。《宋史·艺文志》有孔平仲《稗说》一卷,《杂说一卷》,而无此书。赵

  • 史学璧珠

    十八卷。明钱应充(生卒年不详)撰。钱应充字子美,绍兴(今属浙江)人。此书分类隶事,皆以坊本《纲鉴》为主,又摭采类书以补益,内容皆集为偶句。中分天地、灾祥、君道、臣道、伦理、品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 订正史记真本凡例

    一卷。宋洪遵撰。洪遵字景平,鄱阳(今属江西)人。官至南知枢密院事。《宋史》有传。《订正史记真本凡例》一书编载曹溶《学海类编》中。书前有自序,称“手录司马迁《史记》一帙,”但对杨恽、褚少孙等人所补的十篇

  • 古文辑选

    六卷。明冯从吾(约1603年前后在世)编。冯从吾,字仲好,陕西长安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元儒考略》。是编所录古文,自春秋、秦、汉以迄宋、元,仅百余篇,自谓皆至精者。然其主旨以近讲学者为主,并不单以文章

  • 李沧溟集选

    四卷。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漠,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进士,初为陕西提学副使,后任河南按察使。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与王世祯、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称为“嘉靖

  • 檀弓辨诬

    三卷。清夏忻(1789-1871)撰。夏忻,字欣伯,其父銮,字德音,安徽当途(在马鞍山市南部)人,道光五年(1825)举人,为官婺源教谕。居京时,曾为师于白小山总宪家,恒孝廉,有耐心,曾授《诗经注疏》

  • 太古遗音

    无卷数。明杨抡(生平见《伯牙心法》)撰。此书卷首有四言赞一篇。其中有上古琴样一篇,从伏羲、神农直至明代刘伯温共三十四人,每人所用琴皆绘有图,实无根据。又绘钟子期之像,而以自己之象绘于钟子期像之旁,尤为

  • 蓬莱县志

    八卷。清高岗修,蔡永华纂。高岗字仑侯,北平人(今北京市),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蓬莱县知县。蔡永华,邑人,曾任河东、陕西等处都转盐运使。考蓬莱县,其原无旧志,此志为创修。高

  • 华阳馆文集

    十七卷。《续集》二卷。明宋仪望(约1561年前后在世)撰。宋仪望,字望之,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宋仪望少师聂豹,故其学以王守仁为宗。任吴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