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簠室殷契类纂

簠室殷契类纂

三十卷。王襄编著。王襄(1876-1965),字纶阁,号簠室,天津人,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1910年在北京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矿科毕业,1913年又毕业于天津民国法政讲习所政治经济科。曾在天津、福建、广州、四川、浙江、湖北等省盐务稽校所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任天津文史研究馆馆长。王襄业余研治金石、甲骨之学,是最早搜集和研究甲骨学者之一。此书摹写石印,线装四册。全书分正编十四卷,附编一卷,存疑十四卷,待考一卷。第一册包括作者自序,王守恂书后,华□□书后,正编卷一至卷七;第二册,正编卷八至卷十四,附编;第三册,存疑卷一至卷七;卷四册,存疑卷八至卷十四,待考,勘误。初印版正编录《说文》中可识文字八百七十三个,重文二千一百一十个;附编录合文二百四十三个,重文九十八个;存疑,录《说文》所无及难确识的字一千八百五十二个;待考,录存疑文字一百四十二个。1929年出增订本重订本有《增订后后序》,共收甲骨文单字二千七百七十六字,计正编九百五十七字,存疑与待考共一千八百零八字。增补七十一字。所收录甲骨文字均据1920年前著录出版各书和王氏自藏甲骨文拓本。本书所收甲骨文字,按《说文解字》部首顺序编排。在各字之下列出卜辞原文,便于读者了解该字在卜辞中的意义;合文特著一编;能考释的字列入正编,稍有所知但不能确认的字列入存疑,完全不能认识的字列入待考。这几点,大抵为后来出版字典者所仿效。本书的编排,具有字典的体例和性质,实为第一部甲骨文字典。但此书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各字及各字之下所引的卜辞,不注书名、页数、片号,不便于读者核对原文。有1920年12月天津博物馆出版本,1929年增订本。

猜你喜欢

  • 音同义异辨

    一卷。清毕沅撰。参见《说文解字旧音》。是书把《说文》中本为一字(即异体字),经典或世俗别为二义的字汇为一编,本着许慎据形著训的原则加以考辨。例如:“求”“裘”、“裳”“常”、“祀”“禩”、“祐”“烜”

  • 同文韵统

    六卷。清和硕庄亲王允禄领衔,实出于广慈国师章嘉胡土克图之手。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书撰作是为了拿梵文字母及西番字母与华文字母比较,论证其本同源。乾隆命章嘉胡土克图“考四番本音,溯其渊源,别其

  • 周易本义附录纂疏

    十五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年),领乡荐,试礼部不第,遂退居教授乡里以终。事迹具《元史本传》。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从沈贵宝,董

  • 孟子注

    ① 一卷。晋綦毋邃撰,清马国翰辑。邃字及,里爵俱无考。裴駰《史记索隐》两引邃注《列女传》语,《隋书·经籍志》列其书于皇甫谧《列女传》之下,杜预《女记》之上,则邃为晋人无疑。《隋书·经籍志》邃有《孟子注

  • 释常谈

    三卷。佚名撰。书成于宋代之前。所辑录多为史籍中的称谓、成语等。每条均解释语意,考辨典故,颇有条理。有1927年武进陶氏刊《百川学海》本。

  • 尚絅小语

    三卷。明姚张斌(生卒年不详)撰。姚张斌号尚絅,又号絅生,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此书为其杂著笔记,内容多论人情世事,所见颇粗。书首自序称上援孔子,甚为妄矣。

  • 毛诗通义

    六卷。清胡文英(详见《诗经逢原》)撰。此书凡六卷,不释全经,亦不录经文,凡有所得,则分别条录之。据书首自序云:“余前辑《诗经逢原》、《诗经补遗》,而意有未尽,复为《毛诗通义》。”知此书是在《诗经逢原》

  • 周易韩氏传

    二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韩氏即汉韩婴,据《汉书·儒林传》,韩婴燕人,生卒年不详,文帝时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精于《易》,以诗闻名。《汉书·艺文志》易十三家中有韩氏二篇,《注》云即《韩氏易传》。或

  • 富川县志

    ①十二卷,清叶承立纂修。叶承立,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进士,乾隆十九年(1754)任富川知县。考汉置富川县,属苍梧州,三国吴改属临贺郡,隋初属贺州,后改属始安郡,唐改复水,寻复故,明属平乐府。县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二十卷。不著撰人。此书前有南宋嘉定丙午(按:宋嘉定无丙午,疑为丙子之误,即1216年)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何大任序,言此书家藏六十余载,不知作者为谁。明弘治己酉(1489)济南朱臣刊刻时,改名《保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