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礼记集说

续礼记集说

一百卷。清杭世骏(1697——1772)撰。杭世骏,字大宗,堇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经、史学家。举雍正乡试,乾隆元年(1736),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纂《三礼义疏》。改御史,条上四事忤旨,下吏议,寻放还,罢归。后杜门奉母,自号秦亭老民。后迎驾湖上,赐复原官。著有《礼例》、《礼经质疑》、《续礼记集说》、《经史质疑》、《汉书蒙拾》、《后汉书蒙拾》、《补晋书传赞》、《三国志补注》、《北齐书疏证》、《诸史然疑》、《补金史》、《词科掌录》等书。这些书,《耆献类征》诸书,均有《传》录。《集说》书首有世骏《自序》云:“成童后,始从沈似裴先生受《礼》经。又十年交郑太史筠谷,赠以《卫氏集说》,章句训诂之学为多,通籍后,与修三礼馆。吏以《礼记》中《学记》、《乐记》、《丧大记》、《玉藻》篇相属。修例既定,所取资者,则卫氏之书。京师经学之书绝少,从《永乐大典》中,有关于《三礼》者,悉皆录出。明年诣文渊阁,搜检遗书,唯宋刻陈氏《礼》书,差为完善,余皆残缺,无可取携。在卫氏后者,宋儒莫如黄东发《日抄》中诸经,元儒莫如吴草庐《纂言》(非郑孔之正嫡,以变乱篇次)。广陵宋氏,有意驳经;京山郝氏,居心类郑。姑存其说,为迂儒化拘墟之见,而不能除文吏深刻之习。国朝文教覃敷,安溪、高安两元老,潜心《三礼》,高安尤为杰出。馆中同事编孴者,丹阳姜孝廉上均,宜兴任宗丞启运,仁和吴通守廷华,皆有撰述,悉取而备录之,贤于胜国诸儒。书成,比于卫氏减三分之二,不施论断,仍卫例也”。此书所列,自汉郑康成至宋魏了翁,凡四十一家,皆卫氏《集说》已列而采之未备者。又自汉司马迁,至宋黄氏仲炎,凡四十五家,皆在卫氏以后。自吴澄、陈澔外,则杭氏取其说,不袭卫氏陈言,而别具新义者。自万斯大至吴颖芳,凡五十余家,皆清代诸儒,于《礼记》有撰述专书,及《讲解》、《论说》等。杭氏谓“以上诸家有备录全书者,犹卫氏之于严陵方氏悫、庐陵胡氏。其余多从节取”。并谓“与修《三礼》,日与同馆往复商榷,录为《质疑》一编,附于各条之末”。杭氏此书,采辑自汉至清二百余家,分为四类,皆以不雷同旧说、及发明新义为主,清儒以姚际恒、姜兆锡、方苞、任启运为多。许多宋元明及清初遗佚之说,多赖以存。所分卷帙,凡一百卷。《曲礼》、《檀弓》因解说详细,竟至九、十卷;《王制》、《月令》亦至六卷。此外,最少者,如卷九十六则《深衣》、《投壶》等三篇为一卷;卷一百,亦合《燕义》等三篇为一卷;如九十四卷等,则多合两篇为一卷。其有一篇为五卷者,则《曾子问杂记》;为四卷者,则《礼运》、《郊特牲杂记》、《中庸》、《内则》、《玉藻》;为三卷者,则《曾子问》、《文王世子》、《礼器》、《丧服小记》、《丧大记》;为二卷者,则《明堂位》等篇;为一卷者,则《在大传》等篇。而二篇合为一卷者,有《经解》、《哀公问》等篇,皆以文字繁简为主。唯《中庸》、《大学》,自宋程朱诸子升为《四书》后,尚无敢倡议诋毁者,而此书引姚际恒所说。则谓“多近禅学”,且有诋为“禅学下乘”,并斥责《中庸》“致中和诸经文,为好说大话”;“至诚无息”诸文,为“近于长生久视之谬”。姚氏轻为诋议,实为识度狭浅,未明古儒“王道”之本。杭氏好奇附和,连篇累牍转载,不免有寡识之慨。《清史·儒林传》,尚取毛奇龄褒姚际恒之言,而《本传》末也以为“周程张朱,皆出于禅”,为“好为异论”。宋禅风甚炽,儒释兼融,则有之。然诋毁《中庸》、《大学》、《礼运》等亦有失之过偏处。但整论全体,搜集甚广,自宋至清,多有荟萃,若云“足绍卫氏”,则似犹不及。此书光绪间浙江书局有刊本。

猜你喜欢

  • 卓庵心书

    四卷。明张自勋(生卒年不详)撰。张自勋字卓庵,宜春(今属江西)人。他一生潜心学问,造诣颇深。著有《廿一史独断》、《纲目续麟》等书。其学以“求放心”为本,并谓王守仁言“良知”,是偶然有所见,故以此推出,

  • 颜子鼎编

    二卷。明徐达左(生卒年不详)编,高阳(生卒年不详)删补并注。达左字良夫,号松云道人,平江(今湖南省平江县)人,元末曾遁迹邓尉山,洪武初,起为建宁县学训导。高阳,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仕履不详。考历

  • 阳湖钱氏家集

    十六卷。清钱振锽(1870-?)辑。钱振锽,字梦鲸,号谪星,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钱向杲之子,光绪三十二年(1905)曾在都供职。本集第一卷,《佳乐堂遗集》,清钱钧(约为咸丰、同治间人)撰。本卷收

  • 汉书音义

    三卷。隋萧该撰。清朝臧镛堂辑。萧该,兰陵人,梁时鄱阳王萧恢的孙子,少年封侯,后来梁荆州失陷,到长安,拜国子博士。《隋书·儒林传》有记载。臧镛堂又名臧庸,字在东,号西成,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六年卒,享年四

  • 文选楼藏书记

    六卷,清阮元撰。此目多收江南传钞本,每卷分类排列,记书名、卷数、版本,略述内容,卷末集部多缺此项。有民国间传钞本。

  • 渔樵对问

    一卷。旧本题宋邵子撰。邵子,即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其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吕

  • 娄子敬文集

    六卷。明娄枢撰。娄枢,字子敬,河内(今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年(1525年)举人。官至广宗县知县。集中杂著,颇留心经世之学。其论《资治通鉴》,专以首篇命晋大夫为诸侯立论,虽亦有所见。而以此一条遂

  • 天香簃诗存

    二卷。清朱家骅(生卒年不详)撰。朱家骅字粥叟,江苏奉贤(今属上海)人。祖父鯆山有《爱吾庐诗钞》,父史枚有《读月楼吟稿》,朱家骅与弟家驹继承家学,都以诗名。集诗虽二卷,但共收诗三千余首。朱家骅内行纯笃,

  • 夏小正疏义

    四卷(附《释音》《异字记》)。清洪震煊(1770-1815)撰。洪震煊,字檆堂,洪颐煊弟、拔贡生,精于经学。是书以传文为主,实事求是,不敢妄改传意,深合疏家体例。依其自序所云,是书“解必衷诸古训,说或

  • 东涯集

    十七卷。明翁万达(1498-1552)撰。翁万达字仁夫,号东涯。广东揭阳人。明嘉靖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出任梧州知府,有政绩。擢广西副使,惩办不法土官有功,后历任四川按察使,陕西左右布政使、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