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老子唐本考异

老子唐本考异

一卷。清严可均(详见《说文声类》)校,魏锡曾(生卒年不详)补正。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属浙江杭州)人。贡生,官至福建监使。据钱大昕《潜研堂》跋末记载;易州景龙《道德经》碑,金石学者当初并未著录,严可均做此书实际是对碑文进行详细的校注。此书以碑文为主,参照苏录芝书写《御注》本、汉河上公本、魏王弼本、唐傅奕注本,注释仍有遗漏。魏锡曾因察严可均校注之误,所以又重审景龙碑文及漏引苏录芝书写《御注》补正四十三条,附于严可均校注之后。校、补分章不同。魏锡曾把景龙碑文列于前,所以省略严可均校注不论。然其所引河上公、王弼等诸家,都未曾说所用何本为主,所以校、补二本均有出入。严、魏之书,颇为详明,虽都以碑文为主,然而各夹已见。为后世学者研究《老子》多增参证。而其名为《老子唐本考异》未免不确。现存《续语堂碑录》本。

猜你喜欢

  • 平定交南录

    一卷。明邱浚撰。邱浚,字仲深,谥号文庄,琼山(今海南琼山)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著有《大学衍义补》。《平定交南录》是新城侯张辅子侄请

  • 四书本旨

    三十三卷。清韩逢吉撰。逢吉,字旋元,鄢陵(今河南鄢陵)人。著有《周易易简注》、《礼记辑要》、《传道秘录》、《河洛解》、《格物记》、《行习录》、《偶得录》、《顾諟录》等书。是编凡《大学》一卷,《论语》二

  • 泰安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钤修,萧儒林等纂。黄钤字朗垣,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举人出身,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泰安县知县。萧儒林,贡生出身,候选训导。泰安州自改府,泰安县附郭后,县志始修,创于

  • 讲周易疏论家义记

    残卷。卷数、作者不知。此书为旧抄本,仅存《释乾》、《释噬嗑》、《释贲》、《释咸》、《释恒》、《释遁》、《释睽》、《释蹇》、《释解》九卦。《释咸》条中题目“讲周易疏论家义记释咸第十”,因知书名。其释义分

  • 易经大旨

    四卷。明唐龙(1477-1546)撰。龙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襄,事迹见《明史》本传。该书是他提学陕西时所作,专为举业而设,所以选择科场试题加以解释,

  • 读论衡

    一卷。清俞樾撰。俞樾生平事迹详见《群经平议》。王充《论衡》,包罗宏富,可以证经,可以考史,也可以推证百家诸子等。俞樾阅读《论衡》,每有心得,随笔札记,以成此书。此书借以推证他书之处颇多,如“水潦降不献

  • 黄帝内经始生考

    三卷。明阴秉旸(生卒年不详)撰。阴秉旸,自号卫涯居人,汲县(今属河南省)人。作者于此书前有自序,说明撰述宗旨,系因为《内经》中“始说”内容世人甚少了解,所以予以诠次条疏。作者解释“始生”含义即是:“乃

  • 兵法新书

    见《兵学新书》。

  • 孔颜孟三氏志

    六卷。明刘浚(生卒不详)撰。刘浚,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成化年间(1465-1487)曾做过邹县教谕,邹县,孟子故里,使刘浚得以考订孔子、颜回、孟子的世系、事迹以及历代褒崇诸典等,

  • 易经纂言

    无卷数。清王士陵撰。王士陵字阿瞻,武邑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官任翁源县知县。该编采用《注疏》本,其根本宗旨以《本义》为宗而杂引众说以相互印证。实为乡塾讲章。《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