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脉望

脉望

八卷。明赵台鼎(生卒年不详)撰。赵台鼎字长元(而书首曹代萧序中称长玄),自号丹华洞主,内江(属四川省)人。大学士赵贞吉之子。书首有曹代萧序,序中说“昔何讽书中得一发卷,规四寸许,如环而无端,用力绝之,两端滴水。方士曰:‘此名脉望’,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夜持向天,从规中望星,星立降,可求丹度世。此《脉望》所从来,长玄君著书大旨可窥已。”此书杂论三教,对于道藏尤为详悉。曹序中称:“余读《脉望》而知三教之趣合也。佛教深而广,道教精而显,儒者以维世……”书末龚懋贤跋中亦称:“五邑代传道学,至吾师文肃赵先生始大阐其秘。盖道不外性命……,乃世之谈学者,往往守其粗迹,至稍涉性命,则辄诋之为二氏使人,丑二氏不啻非族,且曰‘道如斯止矣。’惟先生独能张胆明目,公然取二氏与吾儒并颊而称曰‘三氏一至,三圣一人,三圣人一道也。’以是吾侪小子,始得剖破拘挛,略闻性命宗风,而知子思子所以得传道学,特在《中庸》之一书,《中庸》一书,特专在性命之一章,性命一章,特在喜怒哀乐之四言。而以此遂通于颜子不迁,曾子不伤,孟子不动,子贡不得闻。又以此通于仙之养命兼夫性……长玄公,先生之冢嗣君也。趋庭之训,得之更真,闻之独早。其留心性命,盖自垂髫而然,季五十,即屏绝世缘,日夜为收拾人心是务。厌薄书吏,劳苦身心,则丐散局以居。今观所著《脉望》一书,则公之深造性命入彼实际可想矣。愚敢为之说曰‘欲知子思子得孔氏之传,当求之《中庸》,欲知长玄公得文肃先生之传,当求之《脉望》。’”有明刻本及《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猜你喜欢

  • 通鉴纲目测海

    三卷。元何中(1265-1332)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年少钻研古学,家藏书万卷,手自校雠,与门人讲述《易》、《春秋》之学。至顺二年(1331),行省请讲授于龙兴路(今江西南

  • 孝经义疏

    不分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原籍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学者。官至漕运、湖广、两广以及云贵总督,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曾师从焦循、邵晋涵、任大椿、王念孙等著名学者。

  • 御注道德经

    二卷。清世祖福临(1638-1661)撰。福临,姓爱新觉罗,名福临,皇太极第九子。清代皇帝,年号顺治。1643-1661年在位。福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济尔哈朗摄政。顺治元年(1664)入关,击败

  • 山谷刀笔

    二十卷。宋黄庭坚(1045-1105)撰。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人。其生平详见《山谷集》条。是集乃其所著尺牍。共二十卷。按年编次。其中,庭坚初仕至任馆职期间四卷,居忧时所作三卷,在黔州时所作

  • 议史摘要

    四卷。其文是吕祖谦(1137-1181)《左氏博议》之增订注释。吕祖谦字伯恭,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隆兴时进士,后又中博学鸿词。历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滕王阁集

    十卷。明董遵编。董遵生卒年及事履不详。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唐高祖子滕王元婴任洪州刺史时始建。滕王阁自王勃、韩愈以后为世人所称颂,题咏特多。是集凡十卷。所录均为自唐至明题咏滕王阁的诗文。

  • 古周易音训

    ①二卷。辑佚书,宋吕祖谦(详见吕祖谦《古周易》条)撰,清宋咸熙辑。《朱子古文周易跋》载有《音训》一篇,乃吕祖谦门人金华王莘叟所笔受。原书久亡佚。朱子之孙鉴附刊于《周易本义》后,此本亦不传,散见于元董季

  • 筹海军刍议

    二卷。姚锡光(1853-?)撰。姚锡光字叔泉,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晚清兵学家。曾任天津武备学堂教习,后擢升为清政府练兵处军政司副使、陆军部侍郎等职。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姚氏在山东巡抚、两江总督幕中

  • 易说醒

    四卷。明洪守美撰。守美字在中,泾县(今安徽泾县)人。《泾县志》载其著述有《易说醒》、《易经揆一》、《调元要录》等三种。《明史·艺文志》,朱彝尊《经义考》仅著录有《易说醒》一种。书中曾化龙、施闰章序,称

  • 浦城县志

    十三卷,清李藩修,林鸿等纂。李藩,曾任浦城县知县。浦城有志始于明成化。板本无存。后再修于万历三十七年黎民范。三修于顺治七年李葆贞。李藩任县令后,热心修志事。采众说,摭遗事,广为搜讨,又纂成此书。乾隆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