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山读书记

西山读书记

六十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西山读书记》共有甲、乙、丙、丁四记。《甲记》言性理,兼及治道,出处。大抵本于经史格言,而述以己意。宋元之际,仅有《甲记》三十七卷、《丁记》二卷传于世,而《乙记》、《丙记》不传,故马端临《文献通考》著录此书仅为三十九卷。今传本为明刊本,甲、丁二记卷数与《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所记相同,分别为三十七卷及二卷,中间多出《乙记》二十二卷,三记相加,总成六十一卷。书前有开庆元年(1259)真德秀门人汤汉《序》,称此书唯甲、乙、丁成书,甲、丁二记先刊行,《乙记》上为《大学衍义》,已经进于朝廷,下半部未及缮写而德秀卒,故藏于家中学者未见。后汤汉从其子真仁夫处抄得,分为二十二卷,刊于福州。《甲记》自论“天命之性”至“鬼神”,各分标目,前有纲目一篇,论述编排先后顺序的用意。《乙记》论虞夏以来名臣事迹,略仿编年体,前亦有纲目一篇,称所论止于五代。而书中却止于唐代李德裕,亦属未完之作。《丁记》上卷,皆论出处大义,下卷分为《处贫贱》、《处患难》、《处生死》、《安义命》、《审轻重》诸目,与上卷互相发明。真德秀为朱熹再传弟子,学宗朱子。书中对真德秀的理学思想,有较充分的反映。如他认为,性命为义理之源,故编排在此书之首。性之发为情,而心又统领性和情,故以性、心、情三者一编之纲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者一体而异名;仁义理智信是天爱于人而赋予的,循守仁义理智信是人的天职,否则就是违天。仁是性,爱是情。仁虽主乎爱,但其包容甚大,为五常之本。全书分类注录,自身心、性命、道德、君臣、朋友、师道、教法、小学、大学、天地、五行以及先儒传授源流,列举阐述,并征引名言绪论,皆有裨于研究南宋理学发展情况。至于“致治之法”,他在《大学衍义》中所未加详论者,则在《乙记》中加以详细阐述,古今兴衰之故,可在此犁然可睹。此书比较注重实际,不尚空言论理,史论结合,别具特色,是宋代理学中的重要著作。有《四库全书》本,各种版本的《真西山全集》均予收录。

猜你喜欢

  • 游宦纪闻

    十卷。南宋张世南(生卒年不详)撰。张世南字光叔,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为宋宁宗(1195-1224)和理宗(1225-1264)间人,为当时文献故家,曾随其文官于蜀,后又遍游浙、闽等地

  • 王筠校本说文解字篆韵谱

    五卷。清王筠校。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此乃王筠《说文韵谱校》的稿本。王氏以其所得的李雨村刻本为底本,校以翁方纲校本。其篆字之误者,皆据大徐本改之,而别录脱文、羡文于后。韵字错见者,皆注其本字之

  • 说纬

    一卷。王崧撰。王崧(1752-1837)字乐山。云南浪穹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山西武乡县知县,曾主讲于晋阳书院。阮元总督云贵时,聘请王崧主修《云南通志》。另有《滇南志略》。《说纬》一书所收考

  • 种太尉传

    一卷。宋赵起撰。赵起字得君,自称河汾散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种太尉即种谔,种世衡次子,曾任龙骧四卫指挥使知延州。与兄古、弟诊号称“关中三种”。所云“太尉”,乃唐末五代以来对武人的尊称。书中所记种谔事

  • 郁仪楼集

    五十四卷。明邹迪光(1550-1626)撰。邹迪光,字彦吉,号愚谷。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除工部主事,历员外郎,出为黄州知府,官至湖广提学副使。年四十即罢归,筑室惠山,多与文士

  • 明史本纪

    二十四卷。张廷玉(1672-1755)等奉敕撰。张廷玉,字衡臣,一字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大臣。康熙进士。居官五十年,《明史》在他任总裁时修成。是书为武英殿刊本,于故宫博物院发现,后附段琼林撰《明史本纪

  • 浦城遗书

    十八种,一百十七卷。又名《浦城宋元明儒遗书》。清祝昌泰编。祝昌泰,浦城(今属福建省)人,官直隶知府。是书收浦城先达著述,包括自他邑迁来浦城及曾住浦城后迁往他地者之著作。十八种中,宋人著作十五种,元人著

  • 韵学骊珠

    见“曲韵骊珠”。

  • 宝庆府志

    ①八十四卷,首一卷,郑之侨纂修。郑之侨,潮阳人,曾任宝庆府知府。宝庆府志创修于康熙年间,其后曾两次重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郑之侨任宝庆知府,认为旧志简编漶漫,一人或两地并书,一事或两家互异,重复

  • 乘方捷术

    三卷。清邹伯奇(1819-1869)撰。邹伯奇,字特夫,又字一鹗,广东南海人,通经博古,尤擅算学,与夏鸾翔、丁取忠等名家交往甚密,在南方沿海诸省颇负盛名。曾于1866和1868年两度被朝廷召任北京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