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藏见闻录

西藏见闻录

二卷,清萧腾麟纂。萧腾麟,字十洲,又字绣夫,江西峡江县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武举,五十七年(1718)会魁,选侍卫,雍正间授河南都司、晋州等镇保宁游击,乾隆二年(1737)驻镇察木多,督理西藏粮台达五年之久,熟悉藏情,雅好翰墨,《西藏见闻录》乾隆二十四年(1759)赐砚堂刻本。全书分上、下两卷,共二十目。上卷为事迹、疆域、山川、贡赋、时节、物产、居室、经营、兵戎、刑法;下卷为服制、饮食、宴会、嫁娶、医卜、丧葬、梵刹、喇嘛、方语、程途。书中所载与《西藏志》、《西藏记》大致相同,而较有条理,如自注所引准噶尔之世系,颇能参考他书。康金鼎等之事迹、青海之原委、番氏之折贡、噶隆之官制,实皆原原本本。书末有其子萧锡珀乾隆二十四年(1759)跋文,述撰著此书经过及自己刻书之事。另附有一篇乾隆三十九年(1774)卢文弨“书后”。

猜你喜欢

  • 双美奇缘

    见《玉娇梨》。

  • 文竽汇氏

    二十四卷。明付作兴(生卒年不详)撰。付作兴字廷用。建昌(今属四川)人。此书汇辑古来姓氏,并兼载古来人物。分君姓、臣姓、诸侯、大夫、公族、补遗、复姓。各标目上阑,而下附偶语一二联。自序云:文本于氏,正文

  • 孝经辑注

    一卷。清贺长龄撰。贺长龄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嘉庆十三年进士,官至云贵总督。是书作于道光年间贵州巡抚任上,作以训民夷,因而辞取通俗。该书多本前人旧说,不曾妄下己意,故以

  •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

    三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清孙星衍撰。孙星衍,详见《孙氏祠堂书目》。该书是由洪颐煊协助整理的孙氏题跋汇编,叙述古籍版本情况。卷一收录宋版及元版书;卷二收录明版书;卷三收录旧影写本、影写本、外藩本。嘉庆

  • 周易通论月令

    二卷。清姚配中撰。作者认为所谓的月令即周易所阐发的阴阳之道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反映。因而在治易之暇,著《月令笺》五卷,以探索其中的关系。后将其精华部分通论条贯而成此书,其基本思想与作者的《周易姚氏学》略同

  • 东塘集

    二十卷。宋袁说友(1140-1204)撰。袁说友,字起严,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累官四川安抚使。嘉泰中,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说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官四川安抚使时,曾命

  • 有怀堂诗文集

    一卷。清田肇丽(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田肇丽,字念始,户部侍郎田雯之子,山东德州人。官户部郎中。少以才高自傲,后屡试不中,故述怀诗有“惭非科名人”之句,为此耿耿于怀。其诗文均有抒胸臆,但品格只在一

  • 论文偶记

    一卷。清刘大櫆(1698-1779)撰。刘大櫆字才甫,号海峰。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尝为县教谕。刘大櫆是清代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其《论文偶记》是反映桐城派文学思想观点的重要著作。刘大櫆在方苞的“义

  • 云林集

    ① 六卷。《附录》一卷。元贡奎(1269-1329)撰。奎字仲章。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集贤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所著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集》、《豫章稿》、《上元

  • 宝庆府志

    ①八十四卷,首一卷,郑之侨纂修。郑之侨,潮阳人,曾任宝庆府知府。宝庆府志创修于康熙年间,其后曾两次重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郑之侨任宝庆知府,认为旧志简编漶漫,一人或两地并书,一事或两家互异,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