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解字赘言

解字赘言

一卷。清吕调阳(其生平著述未详)撰。是编系吕氏读许书之札记,立论多较通达。如论未有文字之先,“百物皆有名,其名皆俗所名也。圣人制书契,即本俗所名者,与之画出,故能使人人通晓,所谓万民以察也”。论形声,“凡偏旁之字,以此字得声者,必以此字为义,其但谐声者偶耳。盖古人名物,不能物物尽异其名,则必取其似者命之。如‘东’为古‘栋’字,东方之‘东’,蝃蝀之‘蝀’,皆取其采绚似画栋也,‘’则暴雨如建瓴水也,‘冻’则战栗如升危也。凡为古‘钟’字,同则言相应似钟与律也,‘铜’则金之可为钟也,‘桐’则木有声似钟也。”对于许说也不墨守,能够提出己见,如释“”乃是“子初生”,故“育”、“”、“流”、“”、“弃”等字从此。“充”为“子肥盛”,故曰“肥充”曰“充”,而斥许氏训“”为“子不顺”、“充”为“长人”为误解。其中也有不确谬误者,如“为”本象牵象之形,故曰“作为”,而吕氏则解为“鸟爪地”;“”本象负戈形,乃步武之初字,而李氏则云:“武,从戈从止。止足也,戈,系兽也。系兽必亟踊,人之踊跃用兵似之。系兽必多迹,故武迹之义因之。”是书有《观象庐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慎柔五书

    五卷。明胡慎柔(1572-1636)撰。胡慎柔,法名住想,武进(今属江苏省)人。幼贫,寄育僧寺,好学,通经史。曾从学于周慎斋弟子查万合,后经查万合介绍而为周慎斋门人,尽得周氏所传,周氏之书多由他诠次行

  • 河南程氏全书

    六种,六十四卷。又名《二程全书》。宋程颢、程颐撰,宋朱熹辑。六种为《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朱熹编)、《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朱熹编)、《河南程氏文集》十二集遗文一卷附录一卷(十二卷中程颢四卷

  • 榆园丛刻

    二十六种,七十卷。清许增(详见《娱园丛刻》)编。丛书所收大部份是词集,其中宋词四种,清词十一种,另外十一种别刻为《娱园丛书》。许增自序云:“同治甲子,奉母还杭州,不复问人间事,日与声应气求之士,里衖往

  • 牖景录

    二卷。明徐三重(生卒年不详)撰。徐三重字伯同,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进士,官刑部三载,谢病归,家居四十余年。徐三重自幼嗜学,践履敦笃,以考亭为宗,嘉言懿行,远近奉为楷模。著有《庸斋日记》、《信古余

  • 说文引经考异

    十六卷。清柳荣宗(1802-1865)撰。荣宗字子翼,一字翼南,江苏丹徒人。为学不主一家之说,另著《尚书解诂》,未见传本。据柳氏自序说,《说文自叙》虽云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春秋》

  • 读骚大例

    一卷。郭焯莹(1877-1928)撰。郭焯莹,字子燮,号炎生。晚改名大痴,自号耘桂先生,湘阴(今湖南湘阴)人。中年后感于事变,放纵不羁,与荡子歌伶为偶,有文才。用二十年功夫注《楚辞》,三易稿而成。《读

  • 杂俎

    十卷。明刘凤(生卒年不详)撰。刘凤著有《续吴中先贤赞》。本书分八类,即元览、稽度、地员、兵谋、藻览、原化、问水、词令。刘凤为文,好刺取隐僻以为奇。故此书皆摘录古书字句以备剽剟。或注出典,或不注出典,亦

  • 篆字汇

    十二卷。清佟世男(生卒年不详)编。世南字梅岑,满族,辽阳(今属辽宁)人。康熙中(1662-1722)官知县。著作尚有《东白堂词选初集》。此书本梅膺祚《字汇》,每字之下皆系以篆文,篆文所无之字,则按楷书

  • 经传释词

    十卷。清王引之撰。王引之生平见“广雅疏证补正”。《经传释词》有嘉庆三年(1798年)王引之自序,书稿大约即完成于此时。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刻版行世。阮元序谓王氏积二十年之功方撰就此书,是书为王

  • 静宜吟稿诗

    一卷。清于修儒撰。于修儒,生卒不详,字子进,辽宁铁岭人。清代诗人。此书有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书前有李德霄所作序言,卷中有《读月鹿堂文集评》一篇,书后有作者自己所写跋语,此书共收诗一百二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