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楚辞

读楚辞

一卷。附《楚辞人名考》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晚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殿试二甲,赐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曾提督河南学政。后居苏州,专治经学。曾主讲紫阳书院等处。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读楚辞》等,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读楚辞》收入《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中,为《杂纂》卷二十四。本书属以读书札记形式研究《楚辞》的著作。主要对《楚辞》(包括汉人拟骚之作)有关的名物、制度、史实进行考辨,计四十一条。每条取原诗的词、句为标目。特别是对字词的考辨,往往提出新说。如《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之“阰”,王逸、洪兴祖、朱熹皆注为山名,而俞氏据下句“夕揽洲之宿莽”之“洲”非水名,而推断“阰”亦非山名,是“皆非实有可指之地也。”属于泛指。又如《九歌·湘夫人》“葺之兮荷盖”。俞氏认为“芷”为坏字,只余下半“止”,误作“之”,文不成义,因移“葺”于“之”字上,使成文义。并引《说文》、《考工记》、《尔雅》为据,说明“葺”、“盖”“皆草屋之名,以芷为葺,以荷为盖,极言其清洁也。下文云‘芷葺兮荷屋’,与此文法相同,可据以订正此句之误矣。”考证虽然曲折,但言之成理,可备一说。除此之外,俞氏其它著作中还有一些论及《楚辞》的文字,可视为《读楚辞》的补充。《湖楼笔谈》卷六中两条:1.《离骚》称经,2.《离骚》实赋;《俞楼杂纂》卷三十四中一条:楚人谓冢曰琴;《宾萌集》中两篇:1.《屈原论》、2.《释荆楚》。版本有《春在堂全书》本,见《俞楼杂纂》二十四。《楚辞人名考》,名为“人名”考,实际包括了《楚辞》及汉拟作中人神名。其中古帝王二十条,古诸侯二十四条,古人七十六条,古妇人十九条,神四十六条。俞氏这一全面收集考证的作法,为前人所未有,引发人们对《楚辞》开展专题研究。考证的人神,虽不能一一视为确解,但对读《楚辞》大有益处。版本有《春在堂全书》本,见《俞楼杂纂》第三十。

猜你喜欢

  • 李群玉集

    三卷。《后集》五卷。唐李群玉(约847前后在世)撰。李群玉,字文山,澧州(今属湖南省)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李群玉为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喜工书法,尤以吟咏自适。著有《李群玉集》,其诗笔

  • 洞庭缘

    清陆继辂(1772-1834)撰。陆继辂,号祁生,江苏阳湖(今武进)人。清代戏曲作家。依靠有官职的亲戚、朋友作幕友为生。著有《洞庭缘》传奇剧本。写洞庭君出宫去征战蚩尤,洞庭君之王妃,因觉宫中寂寞,遂变

  • 读中庸偶记

    一卷。清邱壑(详见《读大学偶记》)撰。是书随意涉笔,但语多见解。唯说“中庸”二字,谓《中庸》也是言礼之书,中是体,和是用。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用其中之谓中庸。”庸即用,致中和,则用中之谓,无时不

  • 梅庄杂著

    七种,十二卷。清谢济世(1689-1756)撰。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检讨。雍正年间任御史,因弹劾田文镜被遣戍,又以注释《大学》不宗程朱,坐怨

  • 四书题镜

    不分卷。清汪鲤翔撰。是书首有自序及例言。说四书者,宋儒专讲义理,因其时未有帖括。明儒于义理外兼求口气,为帖括用不得不如是,然对经传义蕴也非绝无关涉,鲤翔是书即此类。自序谓“作文为讲书表章,讲书为作文根

  • 明大政记

    二十五卷明雷礼撰。雷礼字必进,丰城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明史·艺文志》载《大政记》三十六卷。此本为万历中应天周时泰所刊。其中礼所辑者至武宗而止,仅二十卷,其世宗四卷,即范守己之《肃皇外史》

  • 字书

    不著撰人名氏。按,《隋书·经籍志》列字书之目凡三:一曰《古今字书》十卷,二曰《字书》三卷,三曰《字书》十卷,均未言何时何人所撰,原书早已亡佚,无从可考。惟于群籍所引尚可略见端倪,但三者亦无法区分,清与

  • 山舟纫兰集

    二卷。清陈敬(生卒年不详)撰。陈敬,字端宁,号髻儒,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陈虞在之女,周忠忻之妻。清代文学家,诗人。幼即工诗词,兼工画花卉翎毛。在世二十六年。著有《绣余杂咏》、《名媛缓针》、《古今

  • 纬略

    十二卷。南宋高似孙(生卒年不详)撰。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绍兴余姚(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历校书郎、会稽主簿、知处州。为官贪酷,谄事韩侂胄,为人所不齿。退居姚江著书,有《疏寮小集》、《郯录》、《砚笺

  • 读书随记

    一卷、续记 一卷、剩语一卷。著者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据记载著者自称湖上逸人,又在著书中署上章摄提格,具体著者也无从考证。《读书随记》一卷、续记一卷、剩语一卷于康熙年间所刊,是一部杂家类杂说之作,都是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