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资治通鉴补

资治通鉴补

二百九十四卷。明末清初严衍(1575-1645)撰。衍字永思,一字午庭,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万历中,补县学生,博通史学,四十一岁始肆力于《资治通鉴》,毕三十年之力始成此书。以十七史为主,亦间及它书,对《资治通鉴》及《胡注》句勘字校,为其拾遗补缺,刊正讹误,其中补居十分之三、四,正居百分之一、二。补有补正文与补分注两种:补正文系《通鉴》所记事或缺而不周,文或简而不畅,则逐卷补之;有未载者,而事有关于国家,言有系于劝惩,则持笔补之。补分注则一为附录,事虽可采而涉于琐或近于幻,故不入正文为附录;二为备考,系《通鉴》所载与他书不相符合而事属可疑,故两并存之为备考;三为补注,胡三省所注未备者或有讹舛则以己意释之为补注。《资治通鉴补》材料十之九取于正史,十之一取于稗官野史。衍又改正《资治通鉴》年号,皆以后来为定纪年法。本书又名《资治通鉴补正》。清道光四年(1824)阳城张敦仁选三千条,汇成《通鉴补正略》付梓。本书版本有清咸丰元年(1851)江夏童氏刊木活字本。同治十二年(1873)毗陵盛宣怀得童氏刻本,光绪二年(1876)盛氏思补楼重刊木活字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海智益书局据盛氏本石印。

猜你喜欢

  • 满洲老档密录

    十卷。清金梁等辑。金梁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沈阳故宫崇谟阁,旧藏满文老档一百八十册,编年分记天命、天聪和崇德三朝事,多为《三朝实录》、《开国方略》、《东华录》所不载,但原本为无圈点满文,梁乃组织满汉文学士

  • 江南野史

    十卷。宋龙衮撰。龙衮,北宋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字君章。另有《(百马图〉跋》。其书详尽地记述南唐事,用纪传体,但不立纪传之名。考郑樵《通志·艺文略》记载,此书原本有二十卷。但自明以后就无完本。钱曾称其

  • 蓉山集

    十六卷。明董燧撰。生卒年不详。董燧字兆时,号蓉山。临川(今江西)人。嘉靖十年(1531年)举人。官至南京刑部郎中。燧少从王艮、聂豹讲良知之学。此集自首卷至六卷皆其问答会语,七卷至十卷为诗,十一卷至十六

  • 别下斋丛书

    二十七种,九十一卷,清蒋光煦编辑。蒋光煦字生沐,号放庵居士,海宁州(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少孤好学,喜藏书,积书达四五万卷,著有《东湖杂记》等。以其书室“别下斋”为名辑刊《别下斋丛书》,取宋王应麟“困而

  • 贾阆仙

    一卷。清叶承宗(详见《孔方兄》)撰。《贾阆(一作浪)仙》是一折短剧,写中唐诗人贾岛吟诗之事。据叶承宗自记,此杂剧作于顺治二年(1645)除夕之日,尔后带着剧稿到南方,准备付梓,在兵乱中原稿遗失,后凭回

  • 初潭集

    十二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条)撰。原书本为三十卷,共分夫妇、父子、兄弟、君臣、师友五类。卷一至卷四为夫妇,下分合婚、幽婚、丧偶、妒妇、才识、言语、文学、贤夫、贤妇、勇夫、俗夫、苦海诸缊、彼岸诸媪

  • 读史随笔

    六卷。清陈忱(约1590-1670)撰。陈忱字遐心,一字敬失,号雁宕山樵,亦称古宋遗民,浙江乌程人(今浙江吴兴南),生卒年均不详。陈忱好作诗文,读书晦藏,以卖卜自给。著述甚丰。《读史随笔》立名史评,实

  • 藕香零拾

    三十九种,一百零一卷。清缪荃孙(详见《云自在龛丛书》)编。丛书共三十二册,所收多为世间罕见之书,或虽收入四库,但版本与四库不同的著作,也收入。如元李庭《寓庵集》八卷、元阎复《静轩集》五卷、元元明善《清

  • 晋石厂丛书

    十种,十一卷。清姚慰祖编。姚慰祖,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其父姚觐元曾刊刻《咫进斋丛书》,收书数百卷,多坊间流传的著作。姚慰祖承父志,又刊刻《晋石厂丛书》,共十种:梁阮孝绪《七录序》一卷、清顾炎武《九经误字

  • 稗传

    一卷。元徐显撰。徐显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四库提要》考其当为绍兴(今属浙江)人,而寓居于姑苏(今江苏苏州)。《稗传》亦称《稗史集传》,记载元末文人儒士王艮、柯九思、陈谦、葛乾孙、潘纯、陆友、王冕、王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