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辨志书塾所见帖正续刻

辨志书塾所见帖正续刻

无卷数。清李兆洛辑。前列赵南星至朱国祯十一人,为“东林翰墨”。又缪昌期至侯歧曾十四人,附候氏书五家。自跋说,明时诸书家,随听见入石,故不能依先后次弟入石。始于道光六年(1826)春,完于十四年(1834)秋。续刻是从邹元标至徐石十四人,与前刻重见者为邹南泉、杨大洪、缪昌期、侯豫瞻四人。此帖卷首题云:古来称工书者,魏晋则钟繇、王羲之,唐宋则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自从以书为艺,而其途遂分,然端人杰士之书,要无不工,盖志气流露,自不可掩,此本末之辨也。余多见采元以下忠义之迹,次第借摹以永其传。按李兆洛此刻,用帖与其它人刻帖相同,需要指出的是,李兆洛学识渊博,所采诸贤书并非赝本。此帖出通家,自然精雅可观,决非其它俗本所能及。只是其中多明贤人书,以其流传还多,所以不能为世人多重。“辨志书塾”是暨阳书院山长所居之斋。有常州暨阳书院本。

猜你喜欢

  • 宋四六话

    十二卷。清彭元瑞(1731-1803)编。彭元瑞字掌仍,一字辑五,号云楣,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赠太子太保,与纪昀齐名,同为乾隆时名臣。著有《经进稿》及《

  • 篇韵贯珠集

    一卷。明释真空撰。真空号清泉,万历中京师慈仁寺僧。是书八门,皆编为歌诀。一曰《五音篇首歌诀》,二曰《五音借部免疑海底金》,三曰《检五音篇海捷法总目》,四曰《贴五音类聚四声篇海捷法》,五曰《订四声集韵卷

  • 兼韵音义

    十卷。清殷秉墉撰。秉墉字东桥,天津人。官南阳守,擢四川成绵龙茂观察。秉墉以为官韵甚严,文字音义异同抉摘尤精,春秋两闱,往往一字出入,遂关得失。见诸坊刻者,因而有《韵字辨同》各书,顾第标大旨,证据未详。

  • 宝庆府志

    ①八十四卷,首一卷,郑之侨纂修。郑之侨,潮阳人,曾任宝庆府知府。宝庆府志创修于康熙年间,其后曾两次重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郑之侨任宝庆知府,认为旧志简编漶漫,一人或两地并书,一事或两家互异,重复

  • 敬乡楼丛书

    四辑,三十八种,二百七十二卷。民国黄群编。黄群字潮初,浙江永嘉人。曾积三十年之功搜集乡贤遗著,得四百余种,此丛书所收即为其所搜集,共分四辑,第一辑收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等十种,其中宋人五种,元

  • 宸翰楼丛书

    八种,三十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所收多为影印宋元佳椠名钞,如唐郭京《周易举正》三卷,为谦牧堂影宋本;佚名《三辅黄图》六卷,为元勤有堂本;宋释净源《肇论中吴集解》三卷,为宋刊本。

  • 事始

    一卷。撰人不详。此书主要推原事物之始,杂引经史以论述其事。书中所述事物起源,多数可以参考,但也间有失误之处。如以太师始于吕望,考以《尚书》,商末箕子已先任过太师,非为周朝开始;又如开府仪同三司谓始于汉

  • 兰室秘藏

    三卷。金李杲(生平事迹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撰。书名是借战国时《素问》撰成后藏于“灵兰之室”的典故,以示此书中所撰方论极为珍贵之意。此书刊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为李氏晚年的著作。原刻本前有至元十

  • 五音集韵

    十五卷。金韩道昭撰。韩道昭字伯晖,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韩孝彦子。孝彦曾撰《四声篇海》。《五音集韵》成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一说成于韩道升写序的那一年,即金崇庆元年(1212年)。是书所收之字

  • 事物考辩

    六十二卷。清周象明(详见《七经同异》)撰。是编自六经诸史至昆虫植物,从经传注疏到子史百家广博采辑,共四十六类,间或在各条之后附以自己的论点。此书多出象明之手,文旁加注,涂涂抹抹,改定甚精,可见其用力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