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甫类稿

通甫类稿

四卷。《续编》二卷。《诗存》四卷。《诗存之余》二卷。清鲁一同(1805-1863)撰。鲁一同,字通甫,一字兰岑,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遂潜心经学。与林则徐有交。后曾师从梅曾亮,因属桐城派古文家。《清史稿·文苑传》称其“为文务切世情,古茂峻厉,有杜牧、尹洙之风。漕督周天爵见之曰:‘天下大材也,岂直文字哉!’曾国藩尤叹异之”。其为文昌明洞达,切于时事。类稿收文章六十余篇,其史论六篇,针砭周平王及春秋人物如赵盾、介之推等。卷下为人物传及墓志铭。诗存录诗三百二十二首,以陶渊明、杜甫、韩愈、刘伯温为师,以事实理宏为要,不作穷工极丽之语。四十以后不轻吟咏,非中有所感动,勃发不可,方形诸篇什,故所作皆流自肺腑,无浮词丽句。他还著《右军年谱》、《邳州志》,《清河县志》等书。该书刻于咸丰九年(1859)。

猜你喜欢

  • 四益易说

    一卷。清末民初廖平撰。意在阐明三易之源流。三易即指文王、周公作经,孔子作传。其主要内容有:,论三易之说出于周礼。认为东汉易学家只提到文王作易,至马、陆才添入周公。又据《礼运》考证孔子之易则承续于商代。

  • 曹月川先生遗书

    十种,十一卷。明曹端(1376-1434)撰。曹端字正夫,学者尊称月川先生,渑池(今属河南)人。永乐年间举人,曾任霍州学正。笃志性理,学宗朱熹,提出“理驭气”说,主张“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尝云学者须

  • 卢公遗事

    一卷。明许德士(见《戎车日记》)撰。作者撰《戎车日记》,专记卢象升死事大节。该书则专录象升遗事。卢象升,明朝江苏宜兴人,字建斗,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十一年(1637年),援救

  • 中枢政考

    三十一卷。鄂尔泰等奉敕撰。鄂尔泰,已见前条。是书成于乾隆六年(1741),进呈于乾隆七年。计有八旗则例十五卷,绿旗则例十六卷。八旗、绿旗均有职制、公式、户役、仓库、田宅、军政、邮驿、关津、盗贼、杂犯等

  • 上医本草

    四卷。明赵南星(生卒年不详)撰。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高邑(今河北柏乡北)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明代名臣。此书成于泰昌元年(1620)。作者自序言:曾久病数年,至不能用药,于

  • 师经堂集

    十八卷。清徐文驹(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徐文驹,字子文,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本集为文驹自编,计文十三卷,诗五卷。前有序,称其“浚伊洛之渊源,探韩欧之骨髓,沉浸浓郁,

  • 荆楚修疏指要

    七卷。清胡祖翮撰。胡祖翮,字伯钦,宜城人,道光进士。《荆楚修疏指要》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为五卷、卷首二卷。其谓平天下之道,不外用人理财两大端。而理楚之财,则必以治江汉为要务。江汉治、堤防固,而

  • 上杭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顾人骥修,沈成国纂。宋宁宗嘉泰二年知县黄葵首修县志。宋理宗开庆改元知县钟绍安再修。明成化二年知县萧宏、弘治六年知县徐绶、万历七年知县杨万春先后三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

  • 台湾野记

    即《台湾外纪》。

  • 新语

    二卷。亦称《陆子》。汉陆贾(约前240-前170)撰。陆贾楚人,秦汉之际著名的舌辩之士,以客从刘邦定天下。授太中大夫。在吕后掌权期间,被免家居,孝文帝刘恒当权又重任太中大夫。西汉初两次出使南越,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