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遁甲演义

遁甲演义

二卷。明程道生撰。程道生生卒年不详。字可生,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世人言“遁甲”皆以为祖于《洛书》,但《河图》以图名,当有奇偶之象,《洛书》以书名,当有文字之形。故班固以为六十五字(见《汉书·五行志》),刘向以为三十八字,刘歆以为二十字(并见《尚书正义·洪范篇》)。这是汉以前《洛书》无图之明证。若象宋以后所传四十五年之状,与《河图》便没有两样,那当名“洛图”而不名“洛书”了。考《大戴礼》载明堂古制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文,是九宫之法所自。遁甲之法实以九宫为本,纬以三奇六仪八门九星,似其加临吉凶,以为趋避。以日生于乙,月明于丙丁,为南极,为星精,故乙丙丁皆为之奇。而甲本诸阳首,戊己下六仪分丽于它,以配九宫而起符使,胡号遁甲。其坎离分宫、正授超神、闰奇接气,与律吕相通;开休生之取北方三向,与大乙通;龙虎蛇雀、刑囚旺墓之义,不外于乘承生克,与星命,六壬通。至于风云纬候,无不赅备。故神其说者以为出自黄帝、风后及九天玄女。考汉志所列,惟风后六甲、风后孤虚而已,对遁甲尚无名文。至梁简文帝《乐府》始有“三门应遁甲”语。至《陈书·武帝纪》,遁甲之名遂见于史。可见其学大抵是盛于南北朝。《隋书·五行志》载有《伍子胥遁甲文》、《信都芳遁甲经》、《葛秘三元遁甲图》等十三家,其遗文世不概见。唐李靖有《万一遁甲诀》,胡乾有《遁甲经》,俱见于史志。至宋以后,传其说者愈多。仁宗时,尝命修《景玦乐髓新经》,述七宗二变,合古今之乐,参以六壬遁甲,又令司天政杨维德撰《遁甲玉函符应经》,亲为制序,所以当时壬遁之学最盛,谈数者至清末一直援引之。自好奇者援以谈兵,遂有靖康时郭京之辈,以妖妄误国。后人又参杂以道家符翚之法,益加怪诞不可纠诘。于是六壬盛行,而遁甲之学几废。此书则旨约辞赅,对用奇置闰之要,甚为详具。至论本命行年,谓欲乘本局中吉星生旺,其说也是它书所未及。此书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姚有若抄本。

猜你喜欢

  • 典试浙江纪程草

    一卷。《浙省还辕纪游草》一卷。清宝鋆(生卒年未详)撰。宝鋆,字锐卿,号佩蘅。镶白旗满洲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由礼部主事迁侍讲,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谥文靖。著有《奉使三音诺彦纪程草》、《塞上吟》

  • 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

    四卷。清吴云撰。吴云(1811-1883),字平斋,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诸生。权苏州府知府。年甫强仕,罢官不出。同治三年(1864)迁居吴下,所居有泉石之胜。著作有《两垒轩彝器图释》十二卷等。此书撰

  • 清漕运全书

    九十六卷。载龄等奉敕修。载龄,见《户部则例》。是书卷一至卷八为漕粮额征,卷九为征收事例,卷十至卷十五为兑运事例,卷十六为白粮事例,卷十七至二十为通漕运艘,卷二十一至二十三为督运职掌,卷二十四至二十六为

  • 兆游文存

    一卷。见《观古堂诗录》条。清叶德辉(1864-1927)撰。此书为辛酉(1921)寓京时所作。文三十余篇。其中或考证经典,或辨别泉币,或精研金石,或概论词曲,或详究五行,不仅文章典则高雅,亦多关于考订

  • 先醒斋笔记

    见《先醒斋广笔记》。

  • 笔道通会

    一卷。明朱象衡编。朱象衡字朗初。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此书专为推衍徐渭《笔元要旨》而作。其中多述丰坊之语。华亭人唐文献为此书作序。后朱象衡自跋云:“余性稍慧,于法书名迹辨之不爽毫发

  • 数学拾遗

    一卷。清丁取忠(1810-1877)撰。丁取忠,字果臣,号云梧,湖南长沙人,自幼喜算学,刻苦钻研四十年,博通古今数书。培养后学黄宗宪、左潜、曾纪鸿于长沙古荷花池白芙堂,后与吴嘉善相识,共同研治数学。著

  • 灵石县志

    ①四卷。清侯荣圭纂修。侯荣圭字东阳,河南济源县人,出身举人,康熙初年任灵石县知县。按灵石本介休地,隋开皇十八年,分介休西南建灵石县,唐宋以来,隶属不一,故沿革纷繁。其志创修,远不可稽。惟一修于明知县白

  • 峄县志

    ①五卷。清田显吉修,褚光镆纂。田显吉,江南泰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初年任峄县知县。褚光镆,邑人。康熙十二年,清朝廷下令全国各省,通修郡邑志乘,以备采择。峄县旧无志乘,田显吉于邑中诸生杨三凤家求得一部,为

  • 三洞群仙录

    二十卷。南宋陈葆光(生卒年不详)撰。陈葆光,江阴(今属江苏江阴)静应庵道士,受业于天庆观,晚年居于茅峰。撰有《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此书约成于南宋初年。原题“正一道士陈葆光集”。据此书前序,称此书“凡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