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郑少谷集

郑少谷集

二十五卷。明郑善夫(1485-1523)撰。郑善夫字继之,号少谷,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因父母丧,正德六年(1511)始为户部主事,以清操闻名。官至礼部员外郎,著有《郑少谷集》。此集为康熙二年(1662)郑衍祖等人所刻,题名为《郑少谷先生全集》,共二十五卷。郑善夫善诗,其诗崇尚杜甫,集中多摹拟杜甫之作,诗风悲壮,气格也较雄浑。在学杜的诗人中,他的成就较为显著。王士祯《池北偶谈》评论说:“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予谓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王世懋《艺圃撷余》亦称:“郑善夫气骨棱棱,差堪旗鼓中原。”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则称:“郑少谷能在七子之外别树一帜”。陈田《明诗纪事》认为:“少谷清才,集中仿魏晋以来,无所不有,但摹杜为多耳。大约气格雄浑,五律、歌行最胜;音节浏亮,七言律绝为优。但摹极肖,融化为艰,短制编工,大篇未化。其品次在何、李、边、徐之亚,徐子不及也。”此说较为中肯。此外,《郑少谷集》还有嘉靖年间汪盛刻本,此本包括《郑文》十五卷,《郑诗》十三卷,附录三卷;另有崇祯九年(1636)刻本,题名为《郑少谷先生全集》,共二十卷。

猜你喜欢

  • 资治通鉴目录

    三十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通鉴》一书,包括宏富,卷帙浩繁,光恐读者难于寻检,故于编纂之时,提纲挈要,并成此书,于元丰七年(1084)与《通鉴》同时奏进,即进书表所谓略举事目以备检阅者

  • 春秋世族谱拾遗

    一卷。清成蓉镜(详见《周易释爻释》)撰。杜预《春秋释例》中有《世族谱》一篇,久佚;清初学者陈厚耀本于孔颖达《春秋正义》,旁及他书,勾稽排比,撰成《春秋世族谱》;后人对陈厚耀之书有所补充,蓉镜该书即是据

  • 读仪礼日记

    ①不分卷。清于鬯(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鬯字醴尊。松江府南汇县(属今上海市)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本书包括考《士冠礼》三条、《乡饮酒礼》二条、《乡射记》一条、《大射仪》一条、《聘礼

  • 夏小正异义

    二卷。清黄模(详见《夏小正分笺》)撰。是书前后无序跋,《斋丛书》未刻。大致上《分笺》为正义,此为别义;《分笺》诠释全文,此则载有异义者,两者绝不相涉。如《分笺》斗柄悬在下,此则以前传盖记时也云之;《分

  • 会稽莫公事略

    一卷。清张穆(详见《顾亭先生年谱》③)撰。此书记莫晋(1761-1862)事迹。莫晋字锡三,号裴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历任编修、仓场侍郎、内阁学士等官。工书法。著有《

  • 仲氏易

    十三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又名甡,字大可,号秋晴,又称初晴,又因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廪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起初,奇龄之兄锡龄精通《周易》,但未著书

  • 仪礼大要

    二卷。清任兆麟撰。生卒年不详。兆麟字文田,江苏震泽县(今江苏吴县)人。曾经为《夏小正》做过注,还著有《字林考逸补正》、《述记》和《竹居集》等。兆麟,少时学习举业,耻有司防检太苛,于是放弃举业,潜心实学

  • 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用书索引

    五册。1936年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在沈兼士指导下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索引把慧琳、希麟书中所引各种书说分别汇列其目,按笔画多少为先后次序,并注出《音义》内的条目、卷数、页数和众经的卷数。如果想查

  • 韩山人诗集

    九卷。《续集》八卷。元韩奕撰。奕字公望。平江(江苏苏江)人。生于元文宗时,入明不仕,终于布衣。其诗古体伤于浅率。近体如《送县学教谕》云:“官清便似居高品,任久长如在故乡。”《东湖放舟》云:“树影不随流

  • 欹枕集

    残存七篇。话本小说集,明洪楩编刊的话本小说总集《六十家小说》(今刊书名《清平山堂话本》)中第四集。残存七篇为:《羊角哀死战荆轲》、《死生交范张鸡黍》、《老冯唐直谏汉武帝》、《汉李广世号飞将军》、《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