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鄱阳县志

鄱阳县志

①十六卷,清王克生修,王用佐等纂。王克生,字桢伯,山东掖县人,举人出身,康熙十六年(1677)任鄱阳县知县。王克生莅任后,参阅历修邑志,考证诸典籍记载,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修成刻印。全书十六卷,分为:舆地、建置、秩官、赋役、学校、选举、人物、艺文、杂志、别志等十类,而各系以子目。每类有总序,其各子目之序,皆冠以“论曰”,每目于记载之末,复加按语。其按语皆总结全篇之作,画龙点睛,如于沿革志后加按语云:“按鄱阳春秋楚番邑,后属吴,秦置鄱阳县,而疆域倍今,隶楚郡,寻隶九江郡,汉析隶豫章郡,王莽改名乡亭,东汉复旧,孙权复隶鄱阳郡,晋宋齐梁陈因之,隋唐隶饶州,后皆因之,元隶饶州路,明初隶鄱阳府,后改为饶州府,县名如旧,国朝因之。”言简意赅,其它各目,均皆如此。此志纲举目张,考证精确,记述严谨,在清初方志中,堪称佳作。② 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登谷修,凌之调等纂。黄登谷,字春番,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乾隆十一年(1746)任鄱阳县知县。《鄱阳县志》乾隆十四年(1749)刻印。此志体例大体因循康熙王志,对纲目适当改动,对载述增补校订,虽内容所增无多,但考证精核,门类完备,其水平已超过前志。③ 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霍树清、陈骧修,程题雁、张琼英纂。霍树清,字松轩,陕西朝邑(今属大荔县)人,进士出身,官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三年(1823)任鄱阳县知县。此志始修于道光三年(1823)春,完成于道光四年(1824)秋。此志一改旧志纲举目张之体例,志目虽繁,然有目无纲,难成经纬,殊为散乱。但其广征博采,内容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④ 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陈志培修,王廷鉴纂。陈志培字遵生,安徽定远人,举人出身,同治二年(1863)任鄱阳县知县。《鄱阳县志》同治十年(1871)刻印。此志较道光霍志无多增补,仅变其体例,冠以十纲。所列备志,实为补遗,于方志中尚不多见。此志最突出者,是著者在全书之外,另附昭忠录二册,其网罗史籍,十分丰富。

猜你喜欢

  • 春秋增注

    八卷。清汤斌(1627-1687)撰。汤斌字孔伯,一字荆岘,号潜庵,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代学者。顺治十年(1653)进士,入翰林,累擢江宁巡抚,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嗜学读书,不妄交游,其学源出

  • 重修革象新书

    二卷。元赵友钦撰,明王祎(1322-1373)删定。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明初与宋濂同修《元史》,官翰林待制。有《大事记续编》《卮辞》《王忠文公集》等。王氏称《革象新书》芜冗鄙陋,便“为之纂次,削其

  • 古今画品

    见《古画品录》。

  • 孝经集灵节略

    一卷。陈继儒(1558-1639)撰。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文学家。著有《眉公秘籍》、《陈眉公全集》等,刻有《宝颜堂秘籍》六集,辑有《国朝名公诗选》。是本系就《孝经

  • 历代史表

    五十三卷。清万斯同撰。十七史自《后汉书》以下,只有《新唐书》有表,其余皆缺,故作者予以一补撰。以《史纪》、《汉书》的体例为参考,作诸王世表、外戚侯表、外戚诸王世表、异姓诸王世表、将相大臣及九卿年表;仿

  • 史觿

    十七卷。明谢肇浙著。肇浙字在杭,福建长乐人,博学能诗文。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广西右布政使。著有《五杂俎》、《滇略》、《方广岩志》、《长溪琐语》、《文海披沙》、《小草斋稿》等书。《史觿》摘

  • 魏郑公谏录

    五卷。唐王方庆(?-702)撰。王方庆名綝,以字行。咸阳(今属陕西)人。武后时官至凤阁侍郎平章事,终于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谥号贞。平生著述颇丰,除本书外,还著有《南宫故事》、《尚书考功簿》、《谏林》

  • 春秋宗朱辨义

    十二卷。张自超(?-1717)撰。张自超字彝叹,高淳(今属江苏)人,清代经学家。张自超之研究经史,期于躬行实践,康熙四十二年中进士后授经讲学,文行日著,未仕而卒。此书以朱熹谓《春秋》据事直书为旨。张氏

  • 贾谊新书校本

    十卷。清卢文弨校。是书因《新书》久无善本,故详为校订。所据诸本,有宋建宁府本、淳祐八年长沙刊本,明沈颉本、李空同本、陆良弼本、程荣本、何允中本、友人赵曦明校本八种。建宁本则称建本,长沙本则称潭本,所校

  • 翠滴楼诗集

    六卷。清冯云骕(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冯云骕,字懿生,代州(今山西代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翠滴楼诗集》六卷皆所作古今体诗,冠为赋一篇,殿为词一阙。冯云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