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钟祥县志

钟祥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程起鹏修,贺运清等纂。程起鹏,字新宾,陕西富平人,贡生,官钟祥知县。贺运清,字疏林,号碧螺,本县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福建兴泉道。按钟祥县为府附郭,故往昔县事,多附府志,如宋《富水志》、明《安陆志》、《兴都志》及《承天志》,其修甚备,而县志则无闻。迄至清初,程起鹏知县事,鉴于县志未修,而昔之府志,因体例不同详略互异,以府志言县事,隔膜实多,乃延贺运清等旁搜博采,成县志。《钟祥县志》康熙五年(1606)刻本。县志草创,搜集不易,昔各郡志既代有增修,其中关县事之处,遂为此志取材之地。郡志之修,明代止于万历,清续修,又与县志同举。故此志万历以后诸事,皆赖采访而得,视郡志稍为加益,或述新规,或原旧制,补遗增缺,宁核无浮,宁严无滥,细大不捐,利害备举,其略可概见。② 十卷,清高世荣修,李莲等纂。高世荣,字德昌,河南开封人,监生,官钟祥知县。李莲,字石湖,平县人。康熙间举人,官南昌知县。县志,康熙初知县程起鹏创修以来,逾八十年,时事迁移,未有倡其事。适逢荆南道鲁之裕谋修道志,下檄郡县,各进其志以备采择,高世荣适摄政事,聘李莲纂述。李莲官南昌知县,卓有廉政,为县中名儒。其主持局事,因志久不修,文献不足,其中缺陷不少,相沿之舛讹,未能一一订证。此志距程志,为时不短,其间故老遗迹,至讹误之处,不自掩饰,仓促从事,仅三月于乾隆六年(1741)成志。《钟祥县志》乾隆六年刻本。共十卷,分八十三类,起星野,讫杂志。此志据事叙述,不支不漏,或先议而后叙,每书一事,原委了然,参合对勘,采摭旧史,必注明所自,搜罗放失,必考证不诬。《同治县志》文学传,称是志表章幽隐,颂为明备。③ 二十卷,清张琴修,杜光德纂。张琴,直隶庐龙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官钟祥知县。杜光德,字虹山,本县人,诸生。县志康熙五年(1666)创于程起鹏,高世荣续修,二志皆详载掌故,并称明备。此后至乾隆末,将六十年,其间职官人物,又叠有所增,风俗政治因时迁变,但程、高二志以不足尽县事。张琴莅任,聘杜光德为主纂,杜光德为县中硕儒,又得县人黄适、黄如楹、张梦熊、樊若谷协助,成志。《钟祥县志》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全书二十卷。分为:卷一星野、疆域、沿革、山川,卷二城池,卷三田赋,卷四堤防、学校、祀典,卷五礼仪、风俗、物产,卷六古迹,卷七职官,卷八封爵、兵防、名官,卷九制科,卷十恩封,卷十一至卷十二人物,卷十三至卷十四列女,卷十五流寓、仙释、祥异,卷十六至卷十九艺文,卷二十杂记,补编并载诗文,篇幅大增。此志中桥梁堤防,同为县中建置,前者附城池,后者又别立专目,封爵、恩封性质相同,又分属两卷,似皆未审。其他物产列于礼仪之后,古迹移于职官之前,此志编次凌乱失序,舛漏多端。④ 二十卷,清许光曙、孙福海纂修。许光曙,字晓乐,湖南沅陵人,拔贡,官钟祥知县。孙福海,字补堂,山东荣成人,继任知县。钟县旧志,自乾隆末年县人杜光德修后,已逾六十余年未修了。许光曙于同治初莅任,倡议兴修,开局不久离去,孙福海继至,续成其业,历时二年,成志。《钟祥县志》同治六年(1867)刻本。此志以纲统目,此志许、孙二令主修,主纂述者实张裕钊。县志已三修,皆出县人之手,县人修志所载录人物,不关师友即为亲旧,褒贬之间多有顾虑。此志之修欲改其做法,乃聘他郡学人主其事,张裕钊至,志遂得速成。当孙福海主修志事,以钟祥人文制度,颇多可纪,旧有李穆堂《临川志》、钱竹汀《鄞志》,力求详赡,与明代《武功》、《朝邑》诸志尚简要者,大异其趣,足备载一县掌故。

猜你喜欢

  • 乐斋词

    一卷。宋向滈(一作镐)撰。滈字丰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卒年未详,宋向皇后的后裔,才调绝高。甚贫窘,曾官县令。其诗有“人情甚似吴江冷,世路真如蜀道难”之句,为杨万里所奇,工词,著有《乐斋词》,一作

  • 容庵存稿

    三卷。明许令瑜撰。生卒年未详。许令瑜,字元忠,号芝田,浙江海宁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拔福建仙游县知县,十七年四月到任。后清吏司主事,改吏部给事中,后间道归乡里。事迹具详自著《孤臣述》。《孤

  • 复堂文集

    四卷。《诗集》十一卷。《词集》六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官秀水县学教谕、安徽

  • 宋五先生郡邑政绩

    一卷。明李贵撰。贵字廷良,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嘉靖进士,改庶吉士。初,李贵曾编次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的事迹成《程明道郡邑政绩》一卷。该书即在此书基础上增加了周敦颐、张载、朱熹,陆九渊四人情

  • 尚书通考

    ① 十卷。元黄镇成撰。黄镇成字元镇,邵武(今属福建省)人。《四库全书》著录本书时,所录的是采进本,卷首没有雷机的序;卷一“而明白坦”以下,脱去两页。乾隆年间建宁徐氏重刻本书时,在重刻本序中谈到“选拔陈

  • 周礼传

    十卷。《图说》二卷。《翼传》二卷。明王应电撰。王应电(生卒年不详),昆山(今属江苏昆山)人,受业于魏校之门,笃好《周礼》,用力甚深。除著有《周礼传》、《图说》、《翼传》外,还有:《周礼诂》、《同文备考

  • 十诫真诠

    二卷。葡萄牙阳玛诺(?-1659)撰。阳玛诺字演西,耶稣会士,1601年在果阿完成学业后,到澳门教神学六年。1601年到中国,先后在韶州、南京、杭州、宁波、南昌、福州、延平等地传教,最后死于杭州。一生

  • 周易明报

    三卷。清陈懋侯著。陈懋侯字伯双,福建闽县人。光绪丙子(1876)进士。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作者认为《周易》是用来判断不同时间形势下的得失对错之书,故作者引申其义,取《系辞》中“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得失之

  • 晋五胡指掌

    三卷。明张大龄撰。张大龄,字立羽,明代四川眉(今四川眉县)人,生于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年间。此书主要论述与晋代并立的五个少数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发展、风俗、民

  • 刘道荟晋起居注

    一卷。清黄奭辑。刘道荟,又作道会,南朝宋北徐州主簿。《隋书·经籍志》载《晋起居注》三百一十七卷,《唐书·经籍志》著有三百二十卷。其书自武帝(司马炎)始至安帝(司马德宗)终,记两晋一百余年间诸帝言动行止